地方:

福州    厦门    泉州    漳州    三明    龙岩    南平    莆田    宁德    平潭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农博会·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花博会_fororder_福建1
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福建

泉州德化曾坂村:昔日污染村 复耕变花园

2018-06-29 11:00:18|来源:福建日报|编辑:颜学辉|责编:孟慧

  原标题:昔日污染村 复耕变花园

  【旅游 列表】【滚动新闻】【地市泉州】泉州德化曾坂村:昔日污染村 复耕变花园

  曾坂村恢复了清新模样。

  【旅游 列表】【滚动新闻】【地市泉州】泉州德化曾坂村:昔日污染村 复耕变花园

  春天里,村里成片的紫云英开放。

  【旅游 列表】【滚动新闻】【地市泉州】泉州德化曾坂村:昔日污染村 复耕变花园

  水泥厂拆除复耕,种上水稻,绿油油的一片。

  【旅游 列表】【滚动新闻】【地市泉州】泉州德化曾坂村:昔日污染村 复耕变花园

  停产后的水泥厂局部。

  【旅游 列表】【滚动新闻】【地市泉州】泉州德化曾坂村:昔日污染村 复耕变花园

  昔日水泥厂浓烟滚滚,遮住了蓝天。

  曾坂村,位于泉州市德化县上涌镇东北部,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石灰石和深层天然煤矿资源,曾是德化水泥生产的“明星村”和纳税大户。“最繁华时水泥厂的工人达300多人,吸引外来务工人口和商贩近千人,再加上本村1300多人,各种商铺、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俨然成了德化西部的‘小香港’。”曾坂村支部书记曾华堡说。

  如今,水泥厂拆除复耕,还绿于民,成为一片绿油油的良田。漫步在曾坂村村道,古朴村居,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幅朴实、祥和、宁静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让人陶醉。

  灰尘满天,居民叫苦不迭

  德化水泥厂建于1958年。“那时村民可是鼓掌欢迎水泥厂落地曾坂村。”69岁的原德化水泥厂员工曾苏楷说。

  初办厂时,征用曾坂大队7亩土地,并拆毁一座近10亩古寨堡(俗称曾坂寨里)旧址建厂。1978年后,水泥厂多次征用良田。1987年,水泥厂年产水泥3.23万吨,产品质量达425标号。此后连续8年被县里评为先进单位,荣获“福建省建材企业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随后水泥厂两次改制,先后组建福建德化石龙水泥有限公司、福建云燕水泥有限公司。由于生产效益不佳,水泥厂逐渐滑坡,2008年宣布破产,2012年停产关闭,2018年拆除复耕。

  “60年来,水泥厂创建、下马、再上马、崛起、辉煌、衰落,是我县建材企业一部盛衰史。水泥厂的崛起,对我县经济发展、建材供应、当地农民就业做过一定贡献,但当地也深受危害。”曾苏楷叹口气说,由于防尘等设备差,机器噪音大,农作物受污染,满山树木和屋顶堆积了一层厚厚灰尘,当地居民长期处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活,叫苦不迭。

  “村里到处是粉尘,天空灰蒙蒙的,一片乌烟瘴气,眼睛都睁不开。”68岁的村民曾宪南说,他家就在水泥厂旁,左边是石灰石矿坑,右边是水泥厂,浓烟滚滚、灰尘满天,差点住不下去了。

  水泥厂拆了,蜕变美丽乡村

  幸运的是,得益于德化县有关旧村复垦的政策及村民的努力,2017年11月水泥厂开始爆破拆除。

  “前后不到半年时间,就拆掉大部分厂房,平整土地80多亩,并种上了水稻。”曾宪南说,拆掉厂房的建筑废渣大约3万多立方米,回填到原来废弃的石灰石矿坑,对周边的土地和溪水做到零污染。

  昔日严重污染的曾坂村,蜕变成了美丽乡村。

  如今走在田间的小道上,只见沟渠纵横,田里的水稻已经返青,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套养的鲤鱼已有巴掌大,在水里活蹦乱跳。

  村子基础设施慢慢建起来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公园小道上,两边各色花儿映入眼帘。村角落露天废渣早已不见,种上了花草。原先随处可见的鸡棚鸭舍,村民们也自觉迁移或者改造,在这些地方种上花木或蔬菜。

  曾宪南说,看见儿时的村庄又回来了,大家都非常开心。

  抓住机遇,构筑美好愿景

  曾坂村的美丽变身,吸引不少游客流连驻足。

  “春赏紫云英,秋可摘百香果观稻浪。”曾华堡指着村道边上一大片百香果苗说,“年轻人看到家乡环境好了,交通方便了,游客多了,就回乡在春天开满紫云英的田里,合伙种上50多亩百香果。到八九月份,这些百香果就会结果,到时一定会吸引不少客人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曾坂村的蜕变,源自于近年来德化努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一系列机遇,再加上厦沙高速通车,村里离上涌高速出口只有10多公里,致富之路延伸到了曾坂村。

  在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曾坂村赫然在列。2017年,收到上级补助资金300多万元,曾坂村进行老房子修缮、道路改造、环境卫生整治等,并结合县里开展“一清二整三美化”活动,重点抓好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

  曾华堡说,村里有清代廊桥、宋朝宗祠、千年古香樟、古官道、古廊桥、古窑址、古水利设施和百载老厝等,旅游资源丰富。而在这几年建设过程中,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一直在增强,许多村民主动配合村里的道路和绿化建设,环境好了,游客自然就多了。(李宏图 许华森 文/图)

图片默认标题
【HI老外主推】【龙岩州】【移动版】【Chinanews带图】非洲法语国家学员来龙岩学习中式烹饪技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