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厦门    泉州    漳州    三明    龙岩    南平    莆田    宁德    平潭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农博会·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花博会_fororder_福建1
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福建

驻企特派员:为复工复产“护航”

2020-02-27 10:01:04|来源:福建日报|编辑:尹小兵|责编:葛宁远

  原标题:连日来,各省直部门纷纷派出驻企特派员,深入一线,落实“一难一策、一事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企业解决影响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难题 驻企特派员:为复工复产“护航”

  本体定型、接耳带、切海绵条……厦门蓝星企业有限公司无尘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生产线旁,一名被企业员工叫作王总的人蹲着,仔细测算产量。

  王总是省工信厅节能处二级调研员王念峰。作为驻企特派员,1月底他奔赴厦门后始终在各家挂点企业奔忙,协调解决原材料断供、员工缺乏、物流运输受阻等难题,不少厂里的员工误把他当作企业高管。

  “企业能顺利复工复产,还真和王总事无巨细的工作分不开。”蓝星公司负责人陈红说。

  蓝星公司是当地为数不多的口罩生产企业之一,疫情当前果断决定复产。但原材料成了第一道坎——原本向山东一家企业订购的一吨熔喷布,对方因供货紧张无法发货。

  为争分夺秒抢时间进度,2日一进驻该企业,王念峰就多方打听,了解到上海有企业可供货,紧急与对方联系。可随着疫情的发展,这家企业也被当地政府部门管控。“我又赶紧通过厅里与上海市经信委协商,最后对方同意以政府调拨价供应500公斤的熔喷布。”

  可原材料到厂,还是经历了一波三折。

  “对方说只能自提,我们又四处联系车辆,最后通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委联系到了车。”非常时期,各地都在严控外来车辆,王念峰和企业负责人一路“跟踪”,一路协调,保障货物终于在5日晚送达。第二天,企业顺利复工。为解决缺工难题,他和当地工信部门还协调企业向厦门法拉电子“借用”员工。

  疫情发生以来,省工信厅迄今已派出业务骨干80人次入驻复工复产企业,尤其是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精准化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科学指导企业尽快进入满产状态。截至目前,已帮助协调解决青拓原辅料运输、莆田赛德利公司港口提柜等60多个问题。

  这段时间,应急医疗物资生产始终牵动人心。作为医药器械的主管部门,省药监局也派出多批次工作人员进驻企业,协调复工、转产事宜。省药监局注册审批处四级调研员陈谦,这位曾全程参与2003年非典防控的医疗器械专家便是其中之一。他成为防护服生产企业春晖服装科技有限公司的驻企特派员。

  “这家企业原本生产的是工业防护服,转产医用防护服,需要按照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去做。”陈谦坦言,对门外汉而言,要读懂涉及医疗器械标准的这些专业内容很难,但时间不等人。“必须手把手教企业做,指导他们按标准改造生产线和车间,毕竟医用防护服关系到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一点都不能马虎。”

  医用防护服生产需要医药级的净化厂房,对空气中的沉降菌、浮游菌等指标都有严格要求。“疫情来得急,企业急于转产,而厂房设计、改造都要有一个周期。”陈谦根据多年经验,亲自“操刀”,一天即完成原来要一周才能完成的图纸设计、审图定稿任务,企业也顺利拿到了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驻企期间,陈谦提出省局可颁发临时注册证的工作建议,被采纳,并被纳入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应急应对举措中。临时注册证的颁发,使相关企业得以顺利生产大量疫情急需的防护用品,初步缓解了我省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严重短缺的问题。

  据了解,自疫情发生以来,省药监局实施“一企一策”办法,已成功帮助第23家企业复产转产扩产,助力全省新增医用防护用品生产线40条。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复工复产,各类企业面临的截然不同的问题也逐渐凸显,省直部门“一企一员”协调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正持续发挥作用。

  鸿博集团旗下的外贸企业鸿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省商务厅挂钩服务的重点企业之一。鸿博集团总裁助理吕鹏举告诉记者,由于手上积压的订单需要完成,企业已复工,但目前生产线上已到岗的工人只有平时的1/5;还有一笔年前申请的贷款,由于银行人手不足,企业也不属于优先审批的行业,等得很心焦。“我们把问题反映给省商务厅的驻点同志后,他们正在积极协调帮忙解决,我们很感动。”

  目前,省商务厅已建立百名干部挂钩服务300家重点企业的工作机制,服务的319家重点企业包括外贸、外资和内贸企业。(福建日报报记者 林侃)

图片默认标题
【HI老外主推】【龙岩州】【移动版】【Chinanews带图】非洲法语国家学员来龙岩学习中式烹饪技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