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舆情智库    
从污染“黑名片”到“绿色风景区”——一座“城市钢厂”的绿色蝶变
2020-11-25 10:23:06来源:新华网编辑:尹小兵责编:胡晓萌

  新华社福州11月24日电 题:从污染“黑名片”到“绿色风景区”——一座“城市钢厂”的绿色蝶变

  新华社记者秦宏、林超

  数十米高、炉膛内满是火红熔浆的大型炼钢炉旁,是精致的假山流水、茂盛的绿草修竹……这是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厂区的一角。

  如今的三钢厂区,是3A级工业旅游景区,厂区空气优良率常年达99%以上。

  但是,三钢老员工仍能清晰地记得以前烟尘飞扬、气味刺鼻的生产情形。

从污染“黑名片”到“绿色风景区”——一座“城市钢厂”的绿色蝶变

  11月17日,工作人员在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炼铁厂高炉主控室内值班。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一年吃进一块砖’,三明市民曾这样抱怨市区的粉尘污染,矛头指的就是三钢。”三钢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部部长郭光章说。

  三明市因三钢而兴,先有工厂后有城。占地8平方公里的三钢与这座城市紧紧融在一起。但是,直到1995年前,三明钢厂发展仍是“傻大黑粗”,污染问题一度成为三明“黑名片”:1979年,三明市被国家列为“75个全国重点污染城市之一”;1995年,三明市区降尘污染与鞍山、包头并列全国第一。

  “那时我们真切认识到环保事关‘生死’,必须放在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位置。”郭光章说。

  据统计,2000年以来,仅三钢本部就投入近30亿元,新建环保设施或完成环保升级改造项目350余项。2015年,钢铁行业遭遇“极寒”,三钢在严重亏损下,仍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改进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把环保放在首位,当生产与环保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为环保让步;当资金周转困难时,要优先保障环保资金的投入。”三钢集团总经理何天仁说,三钢还制定10余项环保制度,让所有环保工作有制度可依、有规章可循。

  今年10月份,三钢安环部的巡检人员登高巡视时,发现一个厂区角落升起一缕淡淡的烟尘。虽然这是一次失误导致的小错误,整个过程只有几分钟时间,但是两名责任人还是分别被按规定扣罚了工资。

  加大技改投入,严格落实环保管理制度,三钢人从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发展与环保必须协调推进,才能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算大账,我们还给了市民幸福感,赢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算小账,近年来行业环保整顿,我们的生产经营没有受到影响。”三钢集团董事长黎立璋说,环保“倒逼”三钢走出高质量发展和循环经济模式,使集团自发电比例提升30%,设备运行效率提高4%,产生效益约8亿元。

  通过持续投入和技术创新,目前三钢环保设备和工艺水平,大高炉、大转炉、大烧结机的工艺等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年来,三钢的钢产量从100万吨上升到1200多万吨,但总能耗基本持平,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实现了增产不增污、增产不增废、增产不增能耗的“绿色钢铁”目标。

  黎立璋说,随着明年底超低排放目标的实现,三钢将争取升级为“4A”级国家级旅游景区,使厂区成为三明一张靓丽的“绿色名片”。

从污染“黑名片”到“绿色风景区”——一座“城市钢厂”的绿色蝶变

  这是11月17日拍摄的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中板厂生产车间。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从污染“黑名片”到“绿色风景区”——一座“城市钢厂”的绿色蝶变

  11月17日,工人在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生产车间内查看设备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从污染“黑名片”到“绿色风景区”——一座“城市钢厂”的绿色蝶变

  11月17日,工作人员在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中板厂内作业。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从污染“黑名片”到“绿色风景区”——一座“城市钢厂”的绿色蝶变

  11月17日,工作人员在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中板厂车间内维修设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从污染“黑名片”到“绿色风景区”——一座“城市钢厂”的绿色蝶变

  11月17日,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的工人走过成品堆放区。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从污染“黑名片”到“绿色风景区”——一座“城市钢厂”的绿色蝶变

  11月17日,行人在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生活区走过浮雕墙。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从污染“黑名片”到“绿色风景区”——一座“城市钢厂”的绿色蝶变

  11月17日,参观者在福建省三明市三钢集团观光工厂内拍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