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舆情智库    
宁德市文化体制改革综述:坚定文化自信 传播“闽东之光”
2021-03-08 11:08:24来源:闽东日报编辑:尹小兵责编:胡晓萌

  闽东山海交融,自然景观奇秀,文化积淀深厚。习近平总书记曾把闽东的锦绣河山和灿烂文化形象地概括为“闽东之光”,提出“我们可以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让人们好好认识一下闽东的闪光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德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牢记嘱托,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系列改革决策部署,紧扣文化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敢于探索、勇于改革,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闽东之光”得到广泛传播。

  激发创作活力 

  提升闽东文艺创造力

  时间紧、任务重,历时一个月完成作品前期创排工作,由宁德市畲族歌舞艺术传承中心和福建省歌舞剧院共同创排演出的音乐剧《畲嫂》在福建大剧院完成首秀。翩跹的舞姿、嘹亮的歌声、跌宕的剧情,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这是改革后的畲族歌舞团推出的全新力作。过去的畲族歌舞团,一度面临体制僵化、人才不足、演出市场受限等问题。近年来,我市遵循国有文艺院团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上下功夫,与省歌舞剧院创新开展“大手牵小手”战略合作模式,此次首演的《畲嫂》就是两个院团最新合作剧目,获得观众一致好评。《畲嫂》已作为省文旅厅的推荐剧目,将代表福建省参加2021年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同时,该剧也是我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献礼剧目之一。

  这是我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剪影。

  近年来,我市创新实施“闽东之光”工程,以项目化为抓手,着力打造具有闽东特色的文化品牌,连续两年举办《诗刊》社“青春诗会”“青春回眸诗会”等全国性诗歌盛会,“中国海洋诗会”永久落户霞浦,“闽东诗群”代表诗人汤养宗作品集《去人间》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推出报告文学《山海闽东》及《千年临水情》《红色闽东行》等精品力作,《畲族婚典》惊艳亮相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文艺晚会,“闽东之光”更加璀璨。

  创新传播方式 

  加强主流舆论影响力

  3400多名志愿者,600多万字的评论、故事原创作品,90多亿人次阅读量……这是一支草根自媒体团队7年来在“微平台”弘扬主旋律的探索之路。

  2014年1月,宁德草根志愿者自发成立“学习大军”,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宣扬党的主张、发出正能量声音,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播撒网络空间。

  2020年11月,“学习大军”公众号获评2020年全国优秀理论宣讲公众号。12月,中央网信办在宁德召开“学习大军”理论网宣基层经验交流会,并对宁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送到基层一线,在闽东一直有着优良传统。我市创新组建“理论宣讲轻骑兵”,深入实施理论进基层“百千万”工程,累计发展宣讲队伍147支。“理论宣讲轻骑兵”获评全国“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并成功承办中宣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2020年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创新运用新媒体网络短视频、农村“村村响”广播等载体开展云宣讲。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目前,我市已建成闽东日报社融媒体中心,9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并强化市县两级合作,依托省广电网络技术平台,构建“一次采集、多元生成、集中处理、多元传播”融媒体采编流程,有效提升媒体产品生产效率。打造“宁视频”“宁德·朗读者”“闽东文化大观园”等品牌栏目,建设“新宁德”客户端,培育“抖音”“微信”等新媒体账号,构建起融媒体传播矩阵。仅2020年,县级融媒体中心产出10万+融媒体作品147条,中央主流媒体刊播宁德报道(不含客户端)突破200多条、增长50%,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13条、《人民日报》头版5条,创下历史新高。

  打造“文化大餐”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力

  走进霞浦县松港街道长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几名老人正利用农闲时间学习油画,一旁的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文体娱乐设施应有尽有。

  长沙村是库区移民重点村,人口组成多样。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立之后,长沙村启动实施“文化脱贫工程”,引导周边村民来此进行绘画创作、休闲娱乐、丰富农闲生活。

  文化的熏陶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生活,也大大提升了长沙村的品位和形象,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省乡村振兴示范点”等称号,并成为新兴热门的城郊旅游点,有效增加村内餐饮、农副产品的销量,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助推乡村振兴。

  改革,争在朝夕、重在成效。

  现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正在闽东大地遍地开花。据统计,我市已覆盖整合232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200个示范点。建成市博物馆新馆和文化馆分馆37个、图书馆(分馆)41个,新增15家数字影院,建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室外转室内放映点44个。推动10条乡村振兴文化带建设,累计创建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38个、培育653支乡村文化队伍、培养4160名乡村文化骨干,有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夯实宣传思想工作基层基础,立足战略和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市坚持把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纳入市对县绩效考评内容,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作为意识形态、文明创建等检查考评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福安市、周宁县、蕉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建设,部署推进市级试点,构建文明实践全域覆盖网络。累计建成9个县级实践中心,71个实践所、981个实践站,开展文明实践活动8000多场。我市先后出台《宁德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宁德市志愿服务褒奖激励制度(暂行)》《宁德市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同时,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四星级志愿者评定活动,激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着力巩固文明实践成果。2020年,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庄荣文先后两次到福安、蕉城指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

  在健全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机制上,我市相继出台《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宁德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制定《宁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宁德市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扎实开展历史文物保护线划定工作,全面完成2929个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线划定工作,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国家级非遗项目21项、非遗传承人17人,“闽浙木拱廊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蕉城区霍童镇黄鞠灌溉工程入选第四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福安,一批拥有过千万粉丝的文化IP正借势“互联网+”,凝聚起发展新动能;在屏南,一个原本交通闭塞的小山村正因文创产业的注入,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在东侨,一家文化创意企业的回乡投资,实现宁德动漫游戏产业“从0到1”的突破……

  数字的变化折射理念的变化。近年来,我市积极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动漫游戏、短视频、网络文学、影视等数字文化产业,培育6个千万级IP,占全省本土千万级大号一半以上;挖掘网络文学大咖“风无极光”落户宁德成立工作室,引进宁德创游网络公司、好奇心影业公司等一批优质文化企业到我市落户发展。

  深化文旅融合,总结提升屏南“乡村+文创”、福鼎“白茶+文化”、霞浦“摄影+民宿”、福安“数字+文创”等产业发展模式,并连续4次在福建日报头版刊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宁德世界地质公园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次中期评估,屏南县龙潭村“文创+旅游”模式激发乡村减贫内生动力和寿宁下党村红色旅游新地标2 个案例上榜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名单,寿宁县“讲好下党故事 打造学习小镇”案例上榜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我市还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出台相关扶持办法,注重加大对文化新业态扶持力度,设立以来至今共扶持项目191个,下达资金5647万元,通过政府引导,激发文化企业投资发展热情,2019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居全省第三。成功推出“0593宁德号”区域公用品牌。福建盈浩创意公司先后荣获“福建文化企业十强”“最具成长性企业”,华一设计公司获评“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福建省工业设计中心”等,2020年,我市企业参加福建文创大赛并包揽文创IP类金奖银奖,获奖总数居全省第二,市文改办获评组织促进奖,取得历年最好成绩。

  站在新的历史舞台,宁德,正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演绎着新时代改革故事,让“闽东之光”传播开去。

  □ 本报记者 赵巧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