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舆情智库    
福建“枇杷村”嬗变:一颗果带富一方百姓
2021-03-25 10:04:22来源:人民网编辑:陈洪亮责编:石丽敏

福建“枇杷村”嬗变:一颗果带富一方百姓

3月,枇杷迎来成熟期,游客漫步在福建云霄县和平乡棪树村千亩枇杷林海。人民网 苏海森摄

  清洗、剥皮去籽、下锅、烧火……3月21日晚上,吴建民忙着熬制枇杷膏。当满满一锅晶莹剔透的枇杷膏即将出炉时,他便拿起手机,拍了视频,发到朋友圈“吆喝”,不一会儿,预订者接连不断。

  这是今年枇杷成熟以来,吴建民熬制的第三锅枇杷膏。“1锅大约能装60瓶,每瓶卖25元,3锅就有近5000元的收入。”吴建民高兴地说,今年他家的枇杷以及枇杷膏、枇杷蜜饯、枇杷花茶等加工品卖出了好价钱,都脱销了。

  吴建民来自福建省云霄县和平乡棪树村。眼下,这里千亩翠绿的枇杷林海结满了金黄色的果子,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观光、采购,当地村民也迎来了一年之中最繁忙的季节。

  年近六旬的吴建民种植的300多棵枇杷树今年棵棵丰收。白天,他和老伴穿梭在枇杷园和村道之间,采摘果子,摆摊供游客选购,装箱邮寄给线上顾客,为收购商备货;晚上,他得制作枇杷加工品,赶上第二天卖。“每年枇杷成熟季节,我们得忙上一个月。”吴建民说,这几年,村里打造乡村旅游,游客多了起来,枇杷价格居高不下,每年卖枇杷及其加工品就能给他带来近5万元的收入。

  早年,棪树村是一个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产业滞后的穷村。为改变贫困面貌,该村整合自身枇杷产业优势和天然景观资源,拓道路、兴产业、修栈道、建园林,通过“生态+现代农业+乡村游”发展模式,引入文创、电商等元素,打造集旅游景点、生态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

  原本常年在外务工的吴建民“嗅到”了家乡的发展前景,返乡重拾“老本行”,管理起枇杷园。“很满足现在的生活。”吴建民坦言,如今,依靠枇杷产业和种植当地一些土特产、承包村里卫生清理,他一家生活过得很安逸。

  在棪树村,生活向好的不单只有吴建民一家。和平乡党委副书记方丽君介绍,“棪树村枇杷”这张名片打响后,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返乡创业——有的在家门口卖起枇杷、枇杷膏、枇杷花茶、蜂蜜、老萝卜等土特产,有的“进军”餐饮民宿行业,有的办起枇杷加工厂。

  “目前,棪树村共种植枇杷1500多亩,年产枇杷150万公斤,产值1800万元。这几年,棪树村年均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破千万元,每年助农增收60万元以上。”方丽君表示,依靠生态发展、旅游发展,棪树村村民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山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农民成老板,乡村成热土。如今,沿着步道进入棪树村,沿途潺潺泉水声令人神往。到达村口,村民们便摆出矮桌,碗里盛满金黄饱满的枇杷糖水,静待游人歇脚。(苏海森)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