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舆情智库    
泉州优化营商环境 市直机关证明事项从2454个压缩到1196个
2021-04-20 10:58:17来源:泉州网编辑:陈洪亮责编:胡晓萌

  一纸承诺书的背后

  泉州优化营商环境,市直机关证明事项从2454个压缩到1196个

  开栏语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在需求,也是提高泉州市声誉、进一步吸引资本投资的现实需求。

  营商环境涉及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多个维度,这几个维度的内容都和纪委监委息息相关,离不开坚强的纪法保障。为此,泉州市纪委监委、泉州市发改委(营商办)、泉州晚报社联合推出《营商环境提升年 纪检监察在行动》专栏,强化精准监督打通堵点,齐心协力督促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助力泉州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当好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军。

  办事证明怎样减下去?改革如何推进落实?日前,泉州中建远南集团有限公司副经理刘秀娟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成为最好的解答。

  作为建筑业企业,资质业务申报是刘秀娟经常要处理的事。以往,企业在进行资质申报时,需要提交公司所有员工当月的社会保险缴费证明。“每个月15日左右才可以打印社保缴费证明。”刘秀娟坦言,这导致许多月初计划进行的申报工作要拖到月中才能进行,申报周期变长,影响后续业务拓展。

  现在,这个“烦恼”解决了。刘秀娟说,今年1月6日起,住房和城乡建设政务系统上线了,她只需将企业社保承诺函等申报材料上传该系统,即可完成资质申报,“不需要再提交社会保险缴费证明了。”同时,企业资质电子证书可自行打印使用,真正实现了“零跑趟”办事。

  自我承诺,审批简化,这样的便利得益于社保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推行。市住建局审批科工作人员黄玉凤介绍道,今年,市住建局针对建筑企业资质、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认定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推行社保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并公布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录清单。“以前,企业需提供社保缴费证明等证明材料,现在只需提供由法定代表人承诺已缴纳人员社保的《社保承诺函》,无需提供社保缴费证明。而且,现在建筑资质申报已经实现全流程网办。”黄玉凤说,今年第一季度,他们共收到建筑企业资质、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认定申报161件,承诺率达100%。

  “减证便民”背后,离不开纪检监察队伍的监督推动。近年来,立足于民营经济特色,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泉州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特别是2018年全国全面启动清理证明事项工作后,泉州随即展开行动,取消自行设定的证明事项102项。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照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仍有差距,对此,市纪委监委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对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开展调研摸排,围绕行政审批、惠企便民等领域查摆问题,督促市司法局等职能部门加快推进证明事项动态清理工作。去年年底,全市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启动后,各单位行政审批申报材料涉及“证明”的事项共计2454项全部纳入清理范围。“我们将没有法律依据的‘证明事项’进行清理,最终汇总形成《泉州市市直单位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共106项和《以省五级十五同标准为依据的证明事项清单》共1090项,共减少1258项。”泉州市司法局政策法规科科长黎三保说,接下来,对可以通过法定证照、书面告知承诺、政府部门内部核查、网络核验、信息共享、合同凭证等办理的,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替代的证明,将坚决予以精简并明确办理方式。

  继迈入万亿俱乐部后,泉州加快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之相适应的营商环境加快提升。今年新年伊始,市纪委监委便启动了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精准监督打通堵点助推优化营商环境“百日行动”。“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派出纪检监察干部1011人次,走访2396家企业,累计推动解决各类影响营商环境堵点痛点问题217个。

  “营商环境好了,家有梧桐树,凤凰自然来。”泉州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林文超说,接下来,市纪委监委将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到基层、到企业,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成。同时,市纪委监委将立足职能职责,强化保障促进,督促各地各部门按照“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多踩油门少踩刹车”的思路,讲章法、讲规矩、讲法律,剔除“人情思维”,让机制政策更活、更有穿透力,让环境更公平公正、更便利实惠,让广大企业在泉州安心、省心、放心发展壮大。

  □记者 许雅玲 实习生 黄诗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