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舆情智库    
福建产业帮扶保险 给脱贫“上保险”
2021-10-20 10:29:27来源:福建日报编辑:尹小兵责编:胡晓萌

  又是百香果收获的季节。一接到客户的电话,卢达金就拎着桶到田里采摘成熟的果实。“今年天气比较干旱,虽然产量低,但价格高,1斤零售价达八九元,新种的这10亩多黄金百香果,已收获一两千斤啦。”他高兴地说。

  今年48岁的卢达金是龙岩市永定区龙潭镇桐联村原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以来主要靠承办农村酒席养家糊口,收入没有保障。5年前,卢达金租了40亩山地种百香果,去年终于实现脱贫。不料今年元旦刚过,连续的低温霜冻天气让十几万元的投入都打了水漂。

  “种植业靠天吃饭,特别是我们刚刚脱贫的,如遇受灾严重,可能又要返贫了。好在有保险,没几天,本地人保财险公司就送来8万元理赔金。”卢达金说,“拿着这笔钱,加上农户小额贷款,我很快到条件较好的地段租了块地,搭架种果,现在已陆续成熟了。听说今年我们还能继续享受政府的产业保险政策后,我更有底气了,准备明年再扩大种植规模。”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针对贫困户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2019年,省政府出台《福建省产业扶贫保险实施方案》,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提供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风险保障,最大限度降低贫困户承担的风险,保险标的涵盖谷物、薯类、蔬菜等14个品类200多个品种。

  作为全省产业扶贫保险承办机构,福建人保财险系统累计为全省7.44万户(12.84万户次)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1.98亿元。以有产业的贫困户为基数计算,全省投保率高达87.04%。截至今年9月底,已累计为1.39万户次(6823户)支付3879万元理赔款。

  这一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的特惠制精准扶贫政策,很好地为贫困人口提供了兜底保障,有效防止了贫困人口因灾、因意外事故返贫,为全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脱贫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今年7月,福建省出台五年过渡期脱贫人口产业帮扶保险实施方案,继续为全省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展农业产业提供保险保障政策,鼓励脱贫人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持续增收。

  过渡期脱贫人口产业帮扶保险继续实行全覆盖、特惠制,对脱贫人口及合规产业在自愿投保的基础上做到愿保尽保,取消投保门槛,保费以财政资金补贴为主,个人只需承担1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个人承担比例降为5%。

  新政还进行了四项调整优化:扩大保障人群,将易致贫返贫人口也纳入政策保障范围;扩大保险责任,增加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两项保险责任;优化投保品种,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林草局明确的64种以食用为目的的野生动物养殖项目,不再列入政策保障范围;优化保险内容,水稻、玉米、花生、油菜、森林综合险等属于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范畴的,保额和费率根据国家最新政策作相应调整。

  上月,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省金融监管局和福建银保监局通过竞争性磋商的有关程序,遴选确定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继续作为承办机构,正式启动实施福建过渡期脱贫人口产业帮扶保险,充分发挥保险机制作用,运用金融保险工具,更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记者 王永珍)

  记者手记>>>

  扶上马送一程

  农业保险具有平衡和分散风险的特点,是避免自然风险损失、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福建近日出台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发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巩固提升水稻、生猪、森林保险覆盖面,扩大农业气象指数保险覆盖面,对脱贫人口实施的农业产业项目做到产业帮扶保险政策全覆盖。

  当前,福建脱贫人口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生产管理能力相对较弱,脱贫人口产业帮扶保险政策立足福建过渡期巩固攻坚成果的形势要求,聚焦全省有劳动生产能力的脱贫人口,为他们发展农业产业项目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政策保障,有效化解产业发展潜在风险,持续提高脱贫人口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激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持续增收,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基础。

  各级各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协同合作,全力推进产业帮扶保险政策落实落细,引导脱贫人口选择合适的农业产业项目,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扶上马送一程,有效防止脱贫人口发生致贫返贫;要全面对接福建省乡村振兴、农业全面升级需求,针对农村市场保障水平较低等弱项短板,创新金融服务供给,推进农业保险“提标增品扩面”和高质量发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