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中国菇都”迈向产业集群新征程
来源:福建日报  |  2022-07-13 10:06:09

  原标题:作为漳州九大特色产业之一,不止步于多项全国第一,食用菌机械产量已占全国的40%,仍在不断攀登工厂化生产新高度 漳州:“中国菇都”迈向产业集群新征程

漳州:“中国菇都”迈向产业集群新征程_fororder_f591d602-c49f-4e22-8396-e361db2e0c6f

凤嘉园食用菌合作社的工人在采摘杏鲍菇。

  食用菌是农业大市漳州的特色产业之一,为当地赢得“中国菇都”“中国罐头之都”“世界食用菌名城”“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等称号。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致力于打造助力乡村振兴的产业集群。2021年,漳州市食用菌鲜品总产量85.13万吨,第一产业产值41.36亿元,全产业链产值166.26亿元。

  地灵“蕈”杰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通称为蘑菇,古人称为蕈。漳州自古就产各类香蕈,在《大明漳州府》、清本《漳州府志》“物产”及“土贡”中,都有许多关于蕈的记载。

  《漳州市志》记载:“蘑菇是食用菌类中,利用稻草、麦秸、牛粪等通过草腐生类真菌发酵的一种食用菇种,1964年,龙溪地区外贸站与农业局配合,在龙海县步文公社的外贸加工场建立菌种培育站。”

  《芗城区志》进一步记载:“清乾隆年间,区内就有人工培植香菇、木耳。1964年,龙溪地区外贸局派员到上海学习蘑菇生产技术与经验,并于1965年、1966年、1967年在市郊的市尾、群勇、红旗村等大队试种,获得成功。地区外贸部门在步文设菌种场。市(区)农业局于1968年4月—9月举办一期农训班,学习蘑菇的制种与栽培技术。80年代—90年代所种食用菌以蘑菇、毛木耳为主,其次有草菇、金针菇、凤尾菇等。1995年食用菌总产量6459吨,交售国家鲜蘑菇15.5万公斤,出口蘑菇罐头160吨。”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人工种植发展,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漳州九大特色产业之一,漳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双孢蘑菇、白背毛木耳、杏鲍菇的生产基地。漳州双孢蘑菇产量及其罐头制品出口量占全国的70%以上,居全国第一;白背毛木耳出口量占全国的90%。食用菌机械产量占全国的40%。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在漳州举办的“中国蘑菇节”已成为国内外食用菌产业最重要的一个交流平台。

  农业支柱产业

  近日,在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溪园村村民林丽芬的家庭农场里,主人正在清理蘑菇房,为下一个种植季做准备。

  10多年前,林丽芬一家还十分窘困,一家三代5口人挤在两间不足50平方米的旧房里,仅靠种植2.4亩农田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

  2006年,在浦南镇政府的帮助下,她从农村信用社获得5万元支农贷款,加上自筹资金,租下20亩土地,搭起食用菌种植大棚,和其他10多户家庭一样,成为食用菌种植专业户。第一年,食用菌种植大获成功,年纯收入达3万多元。夫妻俩干劲更足了,丈夫林建南负责对外营销,妻子林丽芬负责食用菌种植技术管理,成了镇里远近闻名的致富之家。这几年来,林丽芬家每年的食用菌收成都不错,盖起了一座约400平方米的3层小洋楼。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食用菌产业是芗城区五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芗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郭一鸣说,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绿色、无污染、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给农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漳州农业农村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漳州市食用菌鲜品总产量85.13万吨,一产产值41.36亿元,全产业链产值166.26亿元。

  工厂化生产

  传统的食用菌种植是粗放式的,在简易的草棚和大棚里进行,让蘑菇按照季节规律自由生长。但是,这样的生产方式不仅产量有限,也降低了抗市场风险能力。这几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菇农抱团成立合作社,以工厂化生产的特色优势一举破解了这些难题,逐步把食用菌种植做成了一个大产业。

  在芗城区凤嘉园食用菌合作社的厂房里,一间间智能化恒温菇房内,一排排杏鲍菇层层叠叠地依次摆放在房间内的货架上。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着将采摘下的杏鲍菇打包装箱。从拌料、装袋、高温高压灭菌、接种、培菌、栽培、采收到包装出厂,整个过程全部采用工厂化生产。

  凤嘉园食用菌合作社总经理林少伟说,合作社于2014年成立,由6名社员发起,聘请农艺师3名,采用工厂化的方式种植蘑菇,现在每天可采摘杏鲍菇6万袋,日产鲜菇30吨。

  “传统大棚种植蘑菇一年只能种一季,而工厂化种植一年能种五六季,而且工作效率也高。”绿田园食用菌合作社总经理洪海碧说,像自动菌种装料机共安装6台,一天可装菌10万多袋,整体效益是传统种植的8倍至10倍。

  据了解,芗城区自2009年开始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有凤嘉园、绿田园、正华等8家专业合作社,区内形成了菌种、栽培、鲜销、包装、原材料的食用菌产业链,生产的品种有杏鲍菇、秀珍菇、平菇等,并以杏鲍菇为主,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量逐年提升。

  “加强品牌建设,开拓市场,提高效益,持续推动食用菌产业化进程。”郭一鸣说,芗城区将继续扶持食用菌合作社(企业),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改进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工厂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管理水平的覆盖面,促进芗城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走向新高度。(福建日报记者 萧镇平 通讯员 刘钦赐 郑文典 文/图)

编辑:尹小兵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