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舆情智库    
宁德市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宜业宜居先行区
2022-01-12 10:49:48来源:闽东日报编辑:陈洪亮责编:胡晓萌

  日前,记者从市交警部门了解到,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1412辆。统计部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我市新能源汽车、节能型家电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8.2%、16.7%,分别高于限上零售额增速133.0、11.5个百分点。绿色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

  “我在锂电新能源特色小镇上班,园区投用许多充电桩,使用新能源汽车节能还省钱。”就职于新能源企业的陈溟杰在光储一体化充电站为爱车充电,高兴地说。

  如今,绿色低碳生活给陈溟杰带来的获得感,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市民身上体现。从产业结构到能源消费,从生态保护到日常生活,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构建绿色低碳宜业宜居先行区的深入实践,我市持之以恒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分外明晰。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途径,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着力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扎实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突出抓好优化增量配置、淘汰落后产能和提高用能效率等工作。

  经济发展高质量,不仅要看“含金量”,更要看“含绿量”。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市经济持续保持高位运行、质效提升态势良好,在“十三五”期间GDP保持年均增长7.2%,而与此相比,2020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49%,较2015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4.33%。

  一增一减背后,是对产业结构的一破一立。我市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取缔“地条钢”,整合淘汰建筑饰面石材加工企业600余家,实施燃煤提升改造工程,推进龙安、文渡、盐田合成革工业园区实施集中供热,整治淘汰燃煤锅炉200多台。

  在破除淘汰高耗能产业的同时,建立了绿色新能源全球产业地标。截至目前,我市吸引集聚了世界500强企业8家、中国民企500强企业11家、上市企业37家,产值超百亿企业达9家、近百亿企业2家,逐步形成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生产方式更加智能低耗、绿色低碳。

  节能降耗,技术是关键一环。我市突出钢铁、有色、发电等主要耗能行业,以锅炉、窑炉节能改造、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能源管理中心建设为重点,大力组织实施节能改造工程。 五年来,共支持135项节能改造,新增节能量25万余吨标煤,累计下达财政奖励资金3000万余元。推进市医院、闽东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青拓集团、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等重点用能单位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累计实施了超15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我们积极推进园区和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和绿色制造示范试点创建。‘十三五’期间共有福鼎市龙安开发区等3个园区入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宁德时代等18家企业入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新能源科技获评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省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华夏合成革获评省级绿色工厂,华龙化油器获评省级绿色供应链,宁德时代锂离子动力电池8款产品入选第五批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名单。组织推荐福安经济开发区入选省级园区循环化绿色改造重点支持园区,获得10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从高端产业园到寻常百姓家,一场无缝对接的绿色革命,正在我市悄然兴起。以低碳交通为例,随着电动宁德深入打造,依托我市锂电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大全市公务及执法、公共交通、观光旅游、专用车和中短途客运、物流运输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完善充电桩基础设施布局,推进人、车、桩、网协调发展,增加老旧小区、交通枢纽等区域充电桩建设数量。同时,支持换电模式试点推广,优先推广换电模式在运营车辆的应用,打造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

  低碳发展,“绿”动十足。眼下,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已顺利投产,这个嵌在云端之城山水间的大型“充电宝”,将和核电、风电、储能等协同构建我市清洁能源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我们将进一步落实能耗‘双控’目标责任,严格实施节能审查制度,持续推进工业领域节能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持续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创建,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宜业宜居先行区。”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道。(记者 张文奎 )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