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消息(陈洪亮):“天光塔影——林容生坊巷主题作品展”于2月5日在福州三坊七巷塔巷73号开展。林容生是从福州三坊七巷走出的文化名家。他用画笔讲述坊巷的往事和新事,让坊巷文化在艺术里实现了精神还乡,也重新注入新的精神价值并呈现出时代变化,使古厝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展览开幕现场 摄影 陈洪亮
本次展览由福州三坊七巷保护开发运营有限公司主办。展览将持续至2月15日。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浮光旧影》为主题,展出林容生早期以三坊七巷为主题创作的作品;第二部分以《天光塔影》为主题,展示其新近写生创作的以塔巷文化为中心,以三坊七巷街景为主题的作品;第三部分以《坊巷绿影》为主题,展示其以坊巷文化街区中的历史名家名人、历史景点为主题的作品。
三坊七巷是中国明清建筑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270座,其中159处被列为保护建筑。街区内坊巷相连、乌墙黛瓦、民居精致,被誉为“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具有深厚历史沉淀的文化街区,孕育出的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名家如星辰璀璨,自晋、唐起在此居住过的名人多达四百多位。
林容生源于闽地的“青绿山水”画风成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三坊七巷人,林容生在福州坊巷生活的三十多年间,创作了许多以三坊七巷为主题的作品,并使其成为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欣赏三坊七巷不可或缺的文化艺术形式,向全世界传递出了福州文化与坊巷艺术的魅力。
《天光塔影》是林容生的一件重要作品,展览借该作品名称作为林容生对三坊七巷情感的坐标点,是他在塔巷三十多年间活的记忆,也是他与塔巷、三坊七巷割舍不下的乡愁。
“尽管离熙熙攘攘的南后街只有几步之遥,从巷外穿门而入,却恍若坠入异境。喧嚣声一转弯就隔去很远很远。映着天光的石板小径和两边的白色高墙似乎可以涤荡身心,就连空气也仿佛变得清馨柔软了。现在我每次回到这个地方,这样的感觉依然十分亲切,心境也随之沉静淡远起来。这是一个很让人亲近的现实世界,但却带着一种超越现实的意象。”林容生在介绍《天光塔影》作品时如是说。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选择在塔巷73号举办具有重要意义,这里记载着近代福州坊巷名人的流芳轶事,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来承续历史余韵并讲述新时期的古厝之光,也为福州古厝申遗添砖加瓦。
观众观展 摄影 陈洪亮
对话林容生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林老师,您曾经在三坊七巷生活过34年,这坊巷里有哪些场景或画面,一直留在您的记忆中?
林容生:我从小出生、生长在三坊七巷。那段时期,当然跟明清时期大宅院的居住方式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每个院子都住好多人,我所居住的院子最多时住了十一户。那是三坊七巷人口最多的时期,各个职业各个阶层的人都有。
大宅院邻居之间的关系特别融洽,生活气息也非常浓烈。共用同一口水井,共用一个厨房,一边做菜一边交流,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生活状态。三坊七巷的很多院子都是相通的,乡里乡亲互相串门,很热闹。我很多同学都住在这里。小时候打赤脚,你能直接感受到石板的温度,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触感。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您是什么时间离开塔巷的?三坊七巷最早在您的作品中出现是什么时间?为什么会想去画它?
林容生:我离开三坊七巷应该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刚好三坊七巷准备进行大规模改造,可能整个街区都要拆除。
最初,我是本着对这种老建筑或者传统所呈现出来的传统文化的一种依恋去创作。它的建筑样式、它的空间、它最初的生活形态,都有一种中国文化沉淀在里头。一方面我觉得确实很入画,另外也是对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的一种留恋——它不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关联,更多的还是内心一种感受。所以,我当时想应该用我的方式记录下来。
后来,在创作的过程中我慢慢又发现,这个地方跟其它地方相比有很多不同,除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还有外在形态的特殊,每个院落里头透露出来的那种气氛,以及建筑之间形成的空间感,它提供了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认知角度。所以,我在选择绘画题材时,自然而然地把三坊七巷作为首选,把民居作为主题大概也是从这里开始。应该说,三坊七巷对我的创作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起点和过程。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结合本次展览的三个主题和三坊七巷的百年历程,这些作品分别表达了您什么样的情绪和创作理念?
林容生:我们面对的,其实是经历过三个不同时期的三坊七巷。
第一个时期,在这里面居住的都是时代的精英,严复、林觉民、林则徐等,这是当时最早的三坊七巷。比如,龚易图的藏书,福建省图书馆的古籍有三分之一,都是他们家捐的。你去感觉那个院子天井里头的花草、书房、客厅都弄得很讲究的,收拾得干干净净,墙壁上挂着对联、字画,兄弟姐妹一起吟诗作画,它既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我的创作也会有这样的追溯,这是对一段历史的记录。它体现的是中国社会这一百多年来的一种变化,这种居住环境体现了中国文人的一种生活理想。
第二个时期,就是我所生活的那个时空,呈现的是普通老百姓的一种生活状态,体现一般市民的生活状态。另外一个时期,就是现在的这种生活形态,可能大家都是一种游客的身份来欣赏和感受这里的文化与艺术。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这一次为了在塔巷设立叠翠艺术馆,您又创作了一些关于三坊七巷的作品,这一次的作品与之前的两个系列有哪些不同?
林容生:我现在画的三坊七巷跟以前画的相比,画面呈现出来的气息是不一样的。我也尝试着能够把这种不同呈现出来。
坊巷的这种面貌跟我生活的那段时间,有着很大的不同,至少它看起来比较干净,比较整洁,有一种获得新生的感觉,跟这个时代是合拍的。实际上,我们是把老的这种建筑形态,让它在一种新的时代环境之下,融入了一种不同的状态,可以说它的古建筑、古街区的形态,在这个时期有了一种跟这个时代相照映,或者说就是这个时代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状态。这种状态跟以前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这也可以作为一种记录。所以,我重新回到了这个地方,回来看看新的三坊七巷,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来体验它不同时期的状态,因为它还在,我们就能有不同的体验。
我还画了很多其它地方,比如闽西的土楼、闽北的古村落。在那些地方,我虽然没有具体的生活经验,但是我也喜欢去走,喜欢去看。在当地的那种自然环境之下,那些建筑、那些村落所产生的它跟自然的关系,当然它也有人在居住,也有它的生活形态,但是那毕竟自己没有在那里生活过,所以可能对很具体的,很细微的内容,我们就不会那么多的去关注,可能关注点更多在大的时空上的跟自然相关联的地方。这可能是最大的不同。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您源于闽地的“青绿山水”画风成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叠翠”是否蕴含这个含义?对于叠翠艺术馆未来有哪些规划?
林容生:我每年组织以创作“青绿山水”为主的青年画家写生、创作、展览。在福建有很多的年轻画家用这种创作方法来进行自己的探索。这些年轻的艺术家都是福建省非常有潜力、非常有创造性的画家。当然,这个空间也可以引进一些其他地方的艺术家好的作品。
以后会在这里举行更多的艺术展览活动,或邀请朋友、学生在这里做展览。我想通过艺术馆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体验。这么一个空间和场所,让大家能够来这里感受艺术,感受中国传统的绘画,感受现代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并且可以在这里进行交流。这本身对三坊七巷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您希望这个开在坊巷里的艺术馆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力,或者说给来坊巷的人带来什么样的体验?
林容生: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一个旅游区,更多的应该是通过这个地方来呈现福州这一地区的人文状态。它不仅仅是像一个修复的古董一样给大家看,还要让大家看到当下福州的艺术创作和文化生活。我觉得这个应该是使它具有生命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