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生态翔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福建日报  |  2023-05-04 09:26:44

  原标题: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6.1个百分点,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位列全省第四,去年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生态翔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厦门:生态翔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_fororder_9055bfdb-58c1-4dc9-b6ee-da7d076c8d28

东山水系公园 魏克丰 摄

厦门:生态翔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_fororder_9586091d-de84-4ff5-aca3-e5780b55a07f

绿色翔安,和谐共生。 郑小滨 摄

  能耗水耗实现双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6.1个百分点,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位列全省第四,2022年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喜迎建区20周年的翔安区,始终坚持“工业立区、生态优区”发展理念,向改革创新要动力,以系统治理思维持续探索,辖区生态红利持续释放,实现从“风头水尾”到“龙头凤尾”的全新蜕变、从落后农村地区向高素质高颜值生态城区的历史跨越。

  2022年以来,翔安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把握跨岛发展重要战略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助力厦门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树立典范,努力建设生态翔安。

  生态优区

  少消耗低成本支撑高质量发展

  目前,翔安区可供连片开发的土地资源全市最大,也承担着全市最多的重大片区开发和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全市10个重大片区有5个在翔安。

  在这样大投资强度、快发展速度带来的严峻环境压力下,翔安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围绕六大体系43项指标,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高站位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优化调整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用地结构,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清洁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严要求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一体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直面问题、科学施策,高标准完成问题整改。

  ——实举措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强化绿色发展法律和政策保障,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成本,支撑更高效益、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建区20年,翔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至2022年的887.1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常居全市前列,成为厦门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两个新增长极。

  生态治理

  系统思维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下潭尾滨海湿地生态公园,成片的红树林,白鹭在这里栖息觅食,金黄的落日余光打在翠绿的滩涂之上。

  通过多年的红树林种植、湿地再造以及不断的人工增殖放流,下潭尾构建起良性红树林生态系统,成为厦门市生态修复成功案例。

  改革创新出动力,系统治理显活力。翔安区探索出“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再造”“小光山矿区生态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柔性执法”“农污治理”等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典型案例,辖区生态红利持续释放,铸就高素质高颜值生态城区。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据翔安生态环境局局长官伦晨介绍,去年,翔安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保持100%,位居全省前列。

  生态宜居环境大幅提升。新增绿地面积90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19.28%,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成3座水质净化厂,镇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垃圾分类普及率和垃圾处理率等多个指标均达到100%。

  生态文明改革亮点纷呈。下潭尾滨海湿地生态公园二期项目列入全国海岸带生态和防灾协同增效典型案例汇编推广,厦门ABB工业中心能源升级项目作为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向生态环境部推送,两件环境执法案件经验做法被省生态环境厅作为典型案例汇编推广……

  生态发展

  绿色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澳头是翔安区的老渔村,昔日的澳头,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生态污染严重。近年来,通过怀远湖综合整治、农村污水全收集治理、危房改造等重大项目实施,黑臭湖变身风景秀丽的景观湖,澳头水乡恢复生态之美,也为后续文化商业旅游开发等奠定生态产品价值外溢和提升的基础。

  产业鲜明、生态宜居的渔港特色小镇规划,依托历史文化底蕴和在地文化基因,再加上北欧当代艺术中心落地、中西方艺术交流平台的落成,生态文化价值的充分挖掘,带动古老渔村向文创重镇转型。

  随着文创重镇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助力了生态产品溢价增值,2021年澳头文化旅游年收入约1.1亿元,一跃成为翔安区生态文旅发展新地标。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价值核算,量化“绿水青山”价值,实现“清单化”管理,翔安区逐渐探索形成一套生态价值实现的地方路径,绿色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科学稳妥推进项目建设,严控新增能耗,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后,翔安集中优势资源,加速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

  策划新建数字经济产业园三期、新能源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含平板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规模突破90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超40%,获评全国“2022高质量发展十佳城区”,绿色、生态发展凸显强劲活力。(厦门观察记者 陈挺 通讯员 林瑞声 叶晓菲)

编辑:姚鹿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