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舆情智库    
泉州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 为民企送政策“礼包”
2023-01-28 16:24:3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陈洪亮责编:胡晓萌

  1月27日,2023年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会上,泉州市发布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开放、绿色发展等若干政策,即“1+1+N”政策体系,助力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

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 为民企送出“1+1+N”政策“礼包”_fororder_图片1

2023年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现场

  “1+1+N”政策体系中,第一个“1”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站在“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的新起点上,为民营企业、特别是泉州民营企业量身定制的《关于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第二个“1”是泉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贯彻落实福建省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工作方案》,逐条细化拓展,“真金白银”加码;“N”是围绕“强引擎、建载体、铸链条、提存量、拓增量、造环境”,实施“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出台N项扶持政策措施,逐步形成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

  强引擎,实施“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高企方面,泉州市对新增高企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研发投入方面,泉州市对研发经费投入分档分段给予2%-5%奖补,对高研发投入企业再叠加最高500万元奖励;平台方面,泉州市根据“一院一策”给予专项经费和政策支持,累计投入超11亿元,支持18家“大院大所”建设;人才方面,泉州市对高校和技工院校来泉毕业生给予每人1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对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最高给予300万元支持,每年新引聚各类人才10万名。

  建载体,实施“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泉州市把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作为有效投资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抓手,推动高质量供给,以此创造有效需求、拉动消费增长,助推经济走出当下低谷。泉州市拟对租赁试点园区厂房的入园企业,免除第一年租金,后续年度根据企业贡献给予租金优惠;对入园企业上新设备,给予投资额20%、最高500万元补助;对进入园区的研发平台,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

  铸链条,实施“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专项行动。泉州市对各个发展阶段企业给予对应扶持政策,着力构建“8+4”现代产业体系,打造3条万亿级产业链群和培育若干个百亿级、千亿级新兴产业。比如,泉州对营业收入首超10亿元、3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和200万元奖励;对改制挂牌上市的企业,最高奖励1300万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每件商标补助30万元;对“小升规”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财政奖补,在税收、用能、融资等方面予以支持。

  提存量,实施“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泉州市重点对企业绿色化发展、数字化应用推广、技改投入、首台(套)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予以奖补。比如,泉州对节能技改项目,给予每吨标准煤500元奖励;对新上生产设备,最高提供投资额7%的补助;对首台(套)关键技术攻关,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对“上云上平台”的项目,给予30%费用补助。2022年,泉州市技改投资增长24.7%,拉动工业投资增长21.6%、固投增长10.3%,均为近年来最高。

  拓增量,实施“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一企一策,专班对接,泉州市顶格落实福建省出台的16项招商惠企政策,并加码出台80项泉州市招商惠企政策,对好项目、大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本地龙头企业增资扩产项目享受招商同等待遇。2022年,泉州市签约正式合同项目2341个,投资总额达1.3万亿元,成果显著,显示广大民营企业家们对泉州的信任。今年,泉州市还将实施“聚侨引侨”和“泉商回归”专项行动,重点建设华人华侨创新创业培训基地,筹办世界泉商大会,吸引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和泉籍精英共聚泉州、共谋发展、共赢未来。

  造环境,实施“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专项行动。泉州市把政策精准制定、精准匹配、免申即享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确保“1+1+N”政策应落尽落、应出尽出、应享尽享。泉州市深入推进“万名干部进万企、一企一策促发展”,对全市1.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限上商贸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全挂钩、全联系”,常态化开展“局长走流程、走基层”,送政策上门,穿透式研究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和诉求;做优“政策找企”平台,目前已建立2万多家企业画像,初步实现政策智能关联,将加快实现即时推送、免申即享;整合提升工业企业服务热线“12345”和“968871”,开通综合性企业服务热线专线,倾听企业呼声。

  此次大会上,40个民营企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782亿元,涵盖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服务、海洋经济、文旅经济等领域。(文/图 陈洪亮 曾国雄 王彩云 兰晋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