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明市沙县移民创业园,一栋栋整齐的厂房映入眼帘。厂房内,工人们忙着生产作业。干净流畅的生产线上,沙县小吃调味品、板鸭休闲食品等各类产品应有尽有,等待销往全国各地。
以小吃闻名的三明沙县区地处福建省中西部,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总人口27.2万人。该区也是三峡地区重要的水库移民安置区,境内现有沙溪口、高砂、官昌、古田溪和三峡等5座大中型水库,移民共21716人。
近年来,为切实改善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移民收入,沙县区先行先试,将省级水库移民后扶示范区项目与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升级相融合,积极探索资产型项目转型升级,打造沙县移民创业园暨沙县小吃产业园,促进移民增收致富,助力库区乡村振兴。
沙县移民创业园效果图 供图 三明市水利局
据沙县移民创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沙县移民创业园项目总投资4100多万元,其中省级移民后扶示范区专项资金4000万元。入驻企业主要围绕“沙县小吃中央厨房”生产配料产品,直接供应全国沙县小吃门店,同时辐射带动建立中药材、食用菌、香料等小吃配料种养基地,带动从事相关种养业的农户,跑出了转型升级“加速度”。
为实现资产增值增效,沙县移民创业园二期项目在运营中实行“托管模式”。该创业园委托沙县小吃食品产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按总投资年收益率不低于5%的价格统一承租代管,再由代管公司统一公开向社会招租,租金若低于年收益5%,则由运营管理公司给予兜底保障。
“现在公司每年厂房租金收入有500多万元,交税后还有400多万。随着租金逐年递增,收入还会增加。”沙县区移民创业园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官昌水库移民潘孝庭说道。
据介绍,沙县移民创业园的项目收益主要用于移民扶贫济困和移民村公益事业发展。截至目前,移民创业园投资公司已为6351名移民发放助学、助医、助老、助困等四种补助金276.22万元,分给移民村公益事业管护维护经费80万元。此外,沙县区移民创业园还优先接收166名移民在园内企业就业,解决了部分移民就业困难问题,切实变“输血型”扶持为“造血型”扶持,大大提高了移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文 郑滟灵 洪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