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好乡村振兴特色路
近年来,寿宁县下党乡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乡村个性与肌理。(资料图片)
小满时节,行走在福建乡村,农业生产高质高效、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农民生活富裕富足,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尽现眼前。
过去一年,福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坚定不移走好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高位推动 统筹谋划
广大乡村最缺什么?人才是绕不开的问题。面对求贤若渴的乡村,上杭县不拘一格招贤纳士,推动乡村凤来雁归。在这个闽西革命老区县,随处可见各路人才与乡村深度互动的场景——
在庐丰畲族乡上坊村,脐橙丰产不丰收,愁坏了果农。去年底到任的乡村振兴指导员刘烨辉凭借多年电商从业经历,为上坊脐橙制定了“出圈”计划,解了乡亲们的燃眉之急。
在下都镇砂睦村,县民政局退休干部何永生指导村里将长者食堂委托给第三方管理,制定运营方案及经费筹措、募捐筹款等措施,让这个民生工程步入可持续运营轨道。
……
如今,驻村干部、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指导员、返乡入乡创业者等有生力量,形成了上杭乡村人才矩阵,激活了乡村发展新动能。
“三农”工作千头万绪,引才育才只是其一。越是复杂的工作,越需要高位推动,统筹谋划。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福建便率先成立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常态化运行办公室,设立12个专项小组。这意味着,乡村振兴全面纳入顶层设计。
谁来做?
省委统一领导、市县推进落实、乡村组织实施、部门合力共为,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去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为各方划定了“责任田”,统一了考核评价的“度量衡”,树起了奖惩并重的“指挥棒”。
做什么?
规划先行,省市县三级完成乡村振兴五年规划编制,乡村两级制定乡村振兴实施计划或方案,12个专项小组制定专项规划或方案,全省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因村施策,按照城郊融合、集聚提升、稳定改善、收缩待定、搬迁撤并村、文化传承、民族团结、海岛发展、侨台赓续村等9种类型,部署开展新一轮村庄分类。
怎么做?
乡村缺什么,就优先提供什么。缺钱——2021年起分年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创新乡村振兴贷等特色贷款产品,让金融活水流向广大乡村。缺人——累计选派2.2万多名驻村第一书记、1.2万多名科技特派员、1153名乡村振兴指导员,累计引进132支乡建乡创团队开展驻村陪伴式服务。缺地——允许各地在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的单独选址农业设施、乡村旅游设施等建设。
发挥榜样的力量。在“千村试点、万村推进”工作基础上,接续推进“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力争五年内创建1000个以上省级示范村,带动全省1万多个村发展提升。
以业为基 强村富民
一朵银耳,有多少种吃法?鲜炖银耳羹、冻干银耳、银耳糕点……数十款银耳加工产品挑动着吃货们的味蕾。
一朵银耳,多有科技范?“福银雪耳”“福银黄耳”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牢牢掌握农业“芯片”主动权。
一朵银耳,产业链可以有多长?农产品变身保健品、化妆品,农业生产基地和观光旅游、休闲养生等业态深度融合。
这里是古田,一个典型的山区县。从就地取材利用山间段木栽培香菇,转向利用木屑、秸秆、棉籽壳、麸糠等农林下脚料袋料栽培,再到工厂化生产……因地制宜践行大食物观的古田人,不仅填饱了肚子,更把食用菌这一土特产做成了大文章。如今,古田县食用菌产业链总产值超过255亿元,“古田银耳”以89.91亿元品牌价值位列中国食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榜第二位。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谈到福建农业,绕不开一个“特”字。平和的蜜柚、闽清的橄榄、晋江的胡萝卜、柘荣的太子参、武夷山的岩茶、永安的毛竹……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孕育出福建农业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小而美”,何以成其大?福建在打好特色牌的基础上,念好三字诀。
聚——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引导人才、资金、政策、科技等要素集聚,累计建设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27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19个、农业产业强镇84个、“一村一品”专业村970个。“福”字号农产品不断拓展影响力,精心培育的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福农优品”,涵盖全省70个县(市、区)3000多个绿色优质农产品。
融——打通一二三产之间的界限,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多维度提高农业附加值。福建已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97家;整省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2023年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49亿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建成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及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新——种业“芯片”加速升级,卡住脖子的手指正被一根根掰开。自主选育的白羽肉鸡配套系,打破国外种源垄断;金针菇、真姬菇、杏鲍菇等工厂化栽培专用品种,逐渐实现国产当家作主……全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98%以上。一批国家级、省级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展现科技硬实力,5G茶园、蛋禽养殖机器人等数字农业应用取得突破。
耕耘山海间,福建蹚出了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新路。2023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29亿元、同比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22元、同比增长6.9%。
内外兼修 向美而行
位于连江县丹阳镇坑口村的坑口小院,前身是连江县第一酒厂。近年来,在美丽庭院提升打造行动中,当地将其修缮一新,重塑和改造庭院空间,既保留原生态肌理,又注入现代文创因素。村里还引入了电商直播、围炉煮茶、儿童乐园、户外游戏等新业态,使曾经空荡杂乱的院落空间变身为游客与乡村深度互动的场所。“丹阳三宝”——线面、肉燕和豆腐,也通过这个新晋网红打卡点,成了抢手货。
坑口小院,正是福建乡村“五个美丽”建设的代表作。
“我们在全省部署开展‘五个美丽’建设活动,着力培育一批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建设典范。”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福建引导各地乡村利用旧物料、闲置物件、废弃农具,对村庄边角地块、房前屋后、街头巷尾、垃圾堆放点等进行改造提升。同时,坚持“原生态”,原汁原味地保留村庄固有风貌、特色、肌理、样式。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美丽庭院9.1万户、美丽乡村微景观2.9万处、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5447个、美丽田园2131片、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640个。
开展乡村“五个美丽”建设,正是打造福建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行走在福建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一幅既有肌体之美又有灵魂之美的和美乡村图景入画来。
在全面完成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等“一革命四行动”任务基础上,福建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目前,全省农村公厕实现建制村全覆盖,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4%,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建成。
“我们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的美好家园、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省委农办有关负责人说,福建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土文化传承保护、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守护乡愁记忆,将红色文化、朱子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融入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让乡村之美的内涵更丰富。
同时,福建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六要”群众工作法,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推广应用“网格化”“数字化”“积分制”“清单制”等创新手段,推动广大乡村走上善治之路。(记者 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