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来源:福建日报  |  2024-10-18 10:39:43

  原标题:我省坚定沿着总书记三进下党的足迹,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奋力建设新福建 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福建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寿宁县下党乡,村民在长廊散步休闲。 记者 王毅 摄

  潮起东南,向海而歌。

  10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漳州市东山县考察。

  在陈城镇澳角村,这里三面临海,近年来走出一条以海兴村、以海强村的新路子。得知不少海产品购销两旺,村民收入不断增加,习近平很高兴。他对纷纷围拢过来的村民和渔民们说,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

  在谷文昌纪念馆,习近平指出,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树牢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

  岁月流转,时空更迭。人民至上,初心如磐。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怀抱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走遍闽山闽水,在许多偏远贫困地区留下闪光的足迹。在宁德工作期间,他跋山涉水,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解决当地群众迫切吁求的问题,推动了乡村发展。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擘画了福建发展的新蓝图,“希望福建的同志抓住机遇,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省坚定沿着总书记三进下党的足迹,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上下齐心、爱拼会赢,扭住目标不放松,在八闽大地绘出一幅大美的民生画卷。

  “一定要去”的诺言

  生活在“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贫困山村,苦涩曾是下党乡亲记忆中的味道。

  对于他们来说,感念至今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去”的践诺之行。

  时间倒回到1989年6月,寿宁县下党乡刚成立不久,发展条件非常落后。时任乡党委书记杨奕周在参加宁德地委贫困乡党委书记座谈会时,讲出了当地群众的艰难,要求上级关心。习近平同志当场跟他约定:一定要去下党一趟。不出一个月,诺言就兑现了。

  “一定要去”,体现了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最高位置。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

  金秋时节,鸾峰桥静静矗立,修竹溪日夜奔流,山乡一派静谧富足的景象。

  下党乡下屏峰村村民杨尚标至今都忘不了当年习近平同志来到家中慰问,给全家人带来的温暖。1989年,下党乡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在那场天灾中,杨尚标的亲人因为抗洪抢险牺牲了。

  “习近平同志跟我父亲说,老杨,你培养的两个儿子,他们是好样的,他们是为了抢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杨尚标回忆。洪水将芹洋乡溪源村到下屏峰村的路基全部冲毁,基本看不到路坯,习近平坚持要进村,带着干部沿着坑坑洼洼的河道岸边,深一脚、浅一脚向上游跋涉,冒雨步行了3公里才进到村里,慰问受灾户,鼓励他们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让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灾后,进村的公路、防洪堤坝和学校,都修复、修缮了起来。

  “一定要去”,是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时刻放在心上。

  在发展的路上,福建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在福建频发,新福建建设十年来,省委省政府紧盯薄弱环节,开展基层防汛能力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乡村防汛应急短板,构筑起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

  加强防汛安全防护,督促各地为基层防汛干部配备“五小件”,切实加强基层防汛干部和抢险救援人员安全防护;以配备、用好天通卫星电话为重点,解决基层应急通信救援措施保障不足等问题;以有值班场所、有工作制度、有应急预案、有隐患台账、有预警叫应、有应急队伍、有宣传演练、有通信保障、有物资储备、有避灾设施“十个有”为切入口,打通基层防汛救灾“最后一公里”……

  此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层防灾能力建设和公共安全意识培养,连续两年将“五个一百”公共安全保障提升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23年投入的资金为1.4亿元,建设项目涵盖100个应急保障类项目、100个救援力量建设类项目、100个安全技能提升项目、100个安全宣教联播项目和100个安全文化示范园项目。

  “一定要去”,是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感同身受。

  2015年10月16日,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忆:“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视脱贫攻坚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打响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战争。成立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设区市党政主要负责人立下军令状;省级财政每年按上年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筹集专项资金;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基础上,按致贫原因靶向施策……作为全国率先开展有组织的开发式扶贫的省份,逐一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扶贫开发对象分布点多面广,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因病因灾返贫致贫现象突出等难题。

  2020年,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退出。去年,福建发挥“一键报贫”等平台作用,全覆盖入户走访脱贫户、监测对象,加大行业部门专项筛查力度,全省没有发现新增致贫返贫现象。

  “一定要去”,人民群众的幸福笑容是最深情的告白。

  每天中午,下党乡下党村感恩食堂里飘出诱人的饭菜香。前来就餐的老人围桌而坐,其乐融融,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五保户王乃进是老食客,以前常为买菜做饭犯难。有了感恩食堂后,他每天的午饭和晚饭都在这里吃。“荤素搭配的套餐个人出3元,剩余11元由村委会补助。”

  在感恩食堂,老人们不仅吃得好,而且精神头足。这里配套建设了阅览室、活动室,还有志愿者提供服务,现已成为大伙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60岁以上老人每年获得村集体发放的过年红包、享受免费的年夜饭大餐、村民每人可获得医保费补助300元……2022年以来,下党村集体收入230万元,其中一大半收入用于村民各项福利补助。

  走进如今的下党,与新时代乡村活力同频共振的,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味道。

  一张张“民生清单”

  “7年来,我一直牵挂着下党。”1996年8月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带领省交通、财政、民政、老区、扶贫等部门负责人再次来到下党乡。这一回,习近平查看了下屏峰村灾后重建的新村面貌和村尾的公路桥建设,并协调有关部门给予下党乡发展资金100多万元,帮助当地修建机耕路和发展生产。在他的协调下,下党经杨溪头村与浙江庆元县对接公路由省交通厅立项,1998年建成通车。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9月,许多家长发现闽政通App新增“教育入学一件事”模块,省去了他们办理就学手续的诸多麻烦。今年以来,我省多地持续提升教育服务效率和质量,积极推动“教育入学一件事”,实现入学报名“一趟不用跑”。

  不仅是教育入学,围绕个人生命周期中出生、上学、就业、住房等关键节点,以及企业生命周期中开办、生产经营、清算注销等重要阶段,福建从企业和群众视角中的“一件事”出发,将涉及多个部门的“单项事”整合并联,整体性再造政务服务流程,实现一体化办理,为人民群众带来“指尖上的便利”,切实提升群众办事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改善民生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回望过去十年,福建交出了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连跨3个千亿元台阶、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跨3个万元台阶的“三个三”跨越硬核成绩单。其中,全省七成以上财政收入用于民生支出。

  不久前,向社会开放一个月的“2025年省委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议”征集入口刚关闭。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我省每年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确定为民办实事项目,着重解决群众关注度高、社会覆盖面广、民生关联度大的问题,至今已连续开展33年,实施了716件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

  2024年,省委、省政府共确定3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总投资436.89亿元。截至9月底,省级已下达为民办实事项目补助资金128.22亿元,其中40个项目资金下达进度达到或超过100%。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从幼有所教到幼有善育……八闽大地上,一张张“民生清单”落细落实,一份份“幸福账单”得到兑现。

  人民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三明以改革破局,从治混乱、堵浪费,到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及“两票制”“年薪制”,再到近年来医保打包支付、组建县级总医院,十年改革步伐坚定、脉络清晰,成为全国唯一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

  聚焦能力提升和服务优化,福建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先后8家医院列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13个项目列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全省目前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扎实推进、运行良好,转外就医患者数同比减少33%。全省医共体建设实现了县域全覆盖;互联网医院、家庭病床、护士上门等服务相继上线,越来越多“家门口”的医院能留住基层患者。

  就业是民生之本。福建持续健全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保就业并举,密集出台一系列援企稳岗、就业创业政策,打好稳就业“组合拳”,“1234”稳就业工作法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省级“人策匹配机器人”智能平台亮相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向全国推介。

  “孩子校外培训班少了、作业负担轻了,睡眠、运动、实践的时间增多了。”“学校课堂教学更高效,作业设计更科学,课后服务水平质量更高。”……学生和家长的切身感受,体现出“双减”政策的成效。用好评价指挥棒,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省制定加快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爸妈去上班,幼儿送托班。2020年起,我省连续两年把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探索普惠性托育,为千家万户提供了带娃新选择。

  养老改革步伐走在全国前列。全省各类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数1.7万个,全省养老床位总数27.9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超95%。开展“食堂+学堂”、“互联网+养老”、“党建+养老”、互助养老等养老服务新模式,满足多种养老需求。

  “有难必帮、凡困必救。”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成。

  凝聚基层治理的广泛力量。去年,福建推动出台全国首部规范村规民约的地方性法规,近邻党建模式全面推广,福州、厦门、漳州、龙岩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促进硬件提档、软件升级,持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去年,我省开工建设福建美术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101家公共文化场馆试点错时延时开放。“欢乐常相逢”、百姓大舞台、乡村音乐会等文化惠民活动群众喜闻乐见,内容多姿多彩。

  走在共富路上

  “过去的下党,仅靠峭壁岩石上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进村出村都要爬山。习近平同志三次来到下党都是跋涉而来,对下党艰难的发展环境深有感触。”时任下党乡党委副书记刘明华说。

  “山高路远,是老下党人记忆中无法磨灭的痛。没有路,也就没有希望。”刘明华回忆,习近平同志三次来到下党,最关心的事情就是下党的交通,“第一次来到下党就给我们72万元建设资金,其中40多万元用于解决用电和公路建设问题”。

  越来越多的路建了起来,下党与外界的联系开始紧密,这里的经济得以逐渐发展。

  8月4日,寿宁县下党乡,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举行分红大会。

  “今年的分红总额经详细计算为100.5534万元!”滴水缘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王菊弟大声地宣布,来自全乡10个村的茶叶合作社代表领到了今年茶青收购的溢价分红物资及钱款。

  这是滴水缘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第4次分红大会,分红的日子与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乡亲们回信是同一天。

  “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从摆脱贫困到走向乡村振兴,下党乡干部群众心里有数:产业兴旺是重点。

  当前,茶叶是下党乡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为了促进农户稳定增收,2020年1月,下党乡以“下乡的味道”品牌为依托,引导全乡10个村的茶叶合作社组建滴水缘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国有企业寿宁县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将联合社纳入公司旗下进行科学管理,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持续做优做强特色茶产业。

  推广“定制农业”,新植改植高优茶树品种,发展林下经济、新型农旅……下党乡的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下党还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近年来,这里致力打造红色旅游新地标,以讲好“下党故事”为主线,打造党性教育学习小镇。

  前来考察、研学、游览的各方人士络绎不绝,去年,游客有50多万人次。随着旅游蓬勃发展,30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做生意,还吸引了200多名返乡和外来年轻人扎根。

  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是老区苏区县,99.3%的贫困村分布在老区苏区县。发展产业,老区不能落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

  和下党相似,我省的革命老区都地处山区,曾经基础条件差、资源禀赋弱。老区人民最期盼的是加快补齐短板,加快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十年来,在福建,许多革命老区天堑变通途,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南三龙铁路建成通车,全省快速铁路实现环线贯通;连城冠豸山机场、三明沙县机场相继开通运营,航班可以直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所有的老区县都实现了15分钟上高速公路,老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大为改善。

  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福建在财政转移支付、用地保障、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老区苏区跑出了产业发展“加速度”。古田银耳、浦城大米、平和蜜柚、武平百香果……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一县一品”正在成为老区苏区的乡村振兴引擎。

  实现共同富裕,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手推动培育发展茶叶、水产、花卉苗木、林竹、水果、畜禽、蔬菜等七大特色优势产业;2014年来闽考察时又强调,福建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多样性农业特点突出,要切实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

  认准特色现代农业之路,福建笃定前行。

  安溪铁观音、古田食用菌、平和蜜柚、福鼎白茶……福建农业版图上,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声名在外。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各领风骚,三产融合深入推进。十年来,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实现新突破,去年底超过2.3万亿元。

  产业兴,换得百姓富。十年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增幅连续9年高于城镇居民。福建研究制定《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实施细则》,优先保障到人到户产业发展项目需求,2021年以来累计安排省级以上衔接资金超6.91亿元,支持带动10.3万户脱贫户发展“种养加”项目。

  国之大者,人民福祉。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新征程上,福建挺起担当脊梁、迈稳实干步伐,奋力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宏伟蓝图,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0月15日,东山澳角村。临别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依依不舍的村民和渔民说:“祝愿你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此时的澳角湾,海风徐徐,涛声阵阵,温暖的霞光映红了辽阔的天际。(记者 刘见闻 蒋丰蔓 李闽)

编辑:郑滟灵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