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工贸融合提速 园区赋能强基 泉州制造“链”式升级闯新路
园区内的生产车间
企业经营者在介绍产品设计亮点
当制造拥抱贸易、当厂房链接市场,新的工贸一体化发展模式正逐步打破工业生产与贸易流程的壁垒,加速产业要素间的化学反应,优化、升级产业链条,以应对市场竞争,强化供应链的韧性与抗风险能力。
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在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进程中,突出园区运营管理。一些工业园区夯实载体功能,聚焦品牌运营、工业设计等关键环节,延伸带动研发创新、产品智造、渠道开拓、供应链整合等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工贸一体化发展,带动产业链升级。
全链条精细流程 降本增效拓市场
走进泉州开发区智能产业园,进入园区9号楼一层,宽敞、透亮的生产车间一览无遗。在这个骄阳似火的盛夏,车间内没有丝毫闷热的气息。自动化冲裁设备前,工人们把鞋材放置于操作台上,设备便根据设定好的参数冲裁出各式裁片……
这是福建荣阳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阳)的冲裁车间。针车车间、办公中转仓、成型车间、成品仓则分置于该栋楼的2至5层。“我们是一家港资集团企业旗下的子公司,去年7月,我们搬迁至该园区。”该公司副总裁熊文雯告诉记者,公司在园区内共进驻了三栋楼,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
“如今,集团在工贸一体化路径上走得愈发稳健。作为工贸型企业,除了生产基地之外,订单对接、研发设计、出口等业务也集中在这里。”熊文雯透露,此前,他们的出口贸易业务委托给第三方公司。而随着业务发展,企业将产业链条向出口贸易延伸。“这不仅缩短了业务对接的链条,节省了企业成本,还可以享受到政府优惠政策,这于我们而言具有较大优势。”
利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讯)则将电商中心、生产制造车间搬入工业园区。“我们的总部离园区不远,主要作为营销和研发设计中心。”该公司副总经理沈添培告诉记者,他们通过运营Snoopy、B.Duck等国际IP品牌,赋能鞋类产品生产制造。“我们从最初的研发设计工作室出发,以创意输出为主,如今已形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全链条闭环,着力构建‘多品牌、全渠道、双矩阵’的国际IP商业生态链。”
据了解,利讯运营的B.Duck等IP品牌的创新设计,除了应用于鞋服配件品类,在食品、日用洗护、陶瓷、潮玩、文旅等多个产业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上下游授权合作企业300多家。
在斐乐产业园,作为MISTO全球采购中心,这里集品牌运营、鞋服设计、采购和国际贸易于一体,以MISTO集团旗下FILA品牌国外市场的鞋服配件产品研发与采购以及部分非FILA品牌国内运营为功能。目前,该采购中心在我市年采购额约25亿元,为本地上百家配套供应商提供订单,带动就业岗位近2万个。同时,还吸引集聚了一批高端制鞋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来泉投资发展,带动年新增产值、销售额超15亿元。
设计驱动创新 IP赋能+功能升级觅新机
工业设计是创新链的起点、价值链的源头。在促进产业焕新蝶变过程中,工业设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连接需求和生产的重要桥梁。
在利讯产品展厅里,以B.Duck等IP形象为设计元素,各式童趣、可爱的童鞋产品琳琅满目。而在外观设计基础上,一些童鞋产品还蕴藏着功能设计的巧思。
“这是一款专为学步儿童研发设计的稳步鞋,结合专属‘止滑黑科技’,进一步帮助宝宝学步时稳稳站立、踏实迈步。”沈添培拿起一只童鞋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公司已从以IP赋能产品外观设计,逐步向“IP+功能”方向延伸。在重视产品视觉效果基础上,他们会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童需求,开发防滑、透气、弹跳等功能性产品,将差异化竞争向纵深推进。“去年,我们与高校合作推出叶循环系列产品,通过仿生叶脉科技,增加鞋子的透气性。”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临近,适老化产品成为市场新蓝海。“去年,我们切入夕阳产业,推出百宝止滑鞋品牌。”沈添培透露,老年人群体逐年增多,有数据统计,每年因滑倒摔伤的人群达4000万人。“这是我们研发止滑鞋的初衷,通过鞋底科技创新,增加产品的抓地力。工业设计是驱动产业跃升的重要动能。”
在荣阳的成型车间,记者看到,Tommy Hilfiger、CK、Armani等国际高端品牌的鞋品在这里生产制造。“公司定位高端品牌领域,主要承接国际知名品牌的鞋类创新设计及智能制造,并出口欧洲。”熊文雯告诉记者,园区内,公司目前拥有1600多名工人,其中仅设计团队就达200多人。“我们入驻的二号楼主要负责国际业务和研发,包括开发团队等办公人员。”
今年以来,荣阳的订单量持续增长。截至7月,企业已纳税800多万元。“这得益于新品牌市场的拓展和入园后产能的提升。”熊文雯说,随着业务的增长,企业在越南设置了12条生产线,并计划增加新的生产线。“我们正谋划建设位于越南及其他国家产线的中国集采中心,从中国集采鞋品原材料供应国外产线。”
园区筑巢引凤 标准化建设优服务育沃土
据悉,泉州正统筹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和工贸一体化建设,支持各县(市、区)推动配套条件好的园区“工贸一体”,招引生产性服务业落地,布局研发设计、物流仓储、电商直播、财务结算等业态。政策方面,发挥国有园区担当作用,根据产值、纳统情况予以租金减免,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让利入园企业;对企业在工业园区设立研发、采购、销售物流中心等予以奖励。
走访中,记者发现通过“降本、提效、稳基、赋能”,园区标准化建设为企业创新、创造提供了更优质的发展土壤。“搬迁到园区,我们看重的是园区标准化厂房、政策优惠、园区管理等资源优势。这些品牌客户对工厂环境、规范化管理要求很高。”熊文雯告诉记者,同时,通过推动工业上楼,为企业产能扩充释放了更多的增量空间。
在沈添培看来,用工、环境是企业看重的发展要素。“选择入园发展,除了硬件设施、场所标准化之外,服务扁平、高效,园区组织的各类招聘活动等,也为推动企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助益。”
在今年第二季度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现场会暨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推进会上,泉州开发区智能产业园获评2025年市级标准化优质园区。“去年3月,园区正式开园。同年10月,园区已100%完成招商。”泉州开发区园区建设公司副总经理魏英准告诉记者。据介绍,盘活旧厂房与新建厂房相结合是该园区标准化建设的主基调。“园区内共有9栋建筑物,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园区通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以满足更多企业入驻需求。”
诉求回应速度快、效率高,提供保姆式服务等,已成为园区标准化建设的题中之意。“比如,荣阳每日运输量较大,我们会为其统筹安排车道,方便货车进出。”魏英准透露,除了园区的区位优势外,为满足员工的现代生活需求,园区内设置商超、中西餐厅、咖啡厅、影院等场所。“园区外还有夜市,可以容纳130个摊位,为员工提供了休闲好去处。”(融媒体记者黄文珍 实习生邓君妍 通讯员陈永添 刘璟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