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千端经纬首推修己治人。不管是“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文艺探寻,还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修文德以“明、新、止善”,都是从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中攫取当代精神养分的正向举动。国际在线福建频道《八闽谈艺录》栏目邀请闽文艺名家,来畅谈各自艺术领域探索实践中立筋骨、倡道德、含温度、有思想的切身体会,发扬文艺工作者“传文传心”的优秀品质、和挖掘优秀文化“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价值内核,行借鉴之功,倡言教之用,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以知识分子从容不迫的静心春风化雨,塑造充实而有光辉的新时代文艺。】
第二期推荐:吴川,1940年出生,祖籍泉州,漆画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福建漆画研究会首任会长,现为中国漆画研究会副会长。代表作品有《雾》、《乌龙江大桥工地夜景》、《闽南故乡》、《草垛》等。
【人物档案】
吴川,1940年出生,祖籍泉州,漆画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福建漆画研究会首任会长,现为中国漆画研究会副会长。代表作品有《雾》、《乌龙江大桥工地夜景》、《闽南故乡》、《草垛》等。
【名家语录】
“我做人,起码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大家能这么评价我,就足够了。”
“每个画种都有自身特点,各有长处、局限性。绘画如何取长补短很重要。”
“我的绘画特别追求‘意境’,我觉得‘意境’是绘画的灵魂。”
【作品赏析】
吴川作品《木瓜园中》(图片由吴川提供)
吴川作品《敦煌印象》(图片由吴川提供)
吴川作品《天心月圆》(图片由吴川提供)
吴川作品《雾》(图片由吴川提供)
吴川作品《草垛》(图片由吴川提供)
吴川作品《闽南故乡》(图片由吴川提供)
吴川打开画册介绍自己的作品(王礼林 摄)
1964年漆画作品第一次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1984年,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专门设立了漆画画种,漆画从此真正作为独立画种出现;2001年中国漆画艺术委员会成立,中国漆画完成了“成人礼”,从此在中国美术界名正言顺地成为与国画、油画等其他画种并列。
到目前为止,才短短50多年,中国漆画发展便已取得长足进步,漆画在全国许多高校的美术院系开花、结果。
而这些都离不开中国漆画发展最重要时期的几位最重要的漆画家的推动,吴川,便是其中之一。
吴川的自我评价是:自己是个性格内敛的人,但也能和朋友很融洽地相处。他做人的要求是:做人起码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他说,“大家能这么评价我,就足够了。”
对吴老的了解,没人比跟他相濡以沫一生的老伴更深。吴老的老伴黄阿姨说,吴老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他的工作室总是收拾的干干净净。黄阿姨还透露了个有趣的细节:女儿小时候常常会问:“妈妈你看,爸爸又在一寸寸地挪动什么?”转头一看,原来,是吴川在移动并细致地收拾着什么。
都说做漆艺是一门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行当。或许正是因为天生骨子里喜静,从1965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现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开始,吴川默默扎根福州,在短短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耗尽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漆画艺术从幼年到成人。
他说他喜欢漆画这门无声的艺术。只要漆画能在中国的艺术宝库中绽放,他就特别开心。
议:建议改“磨漆画”直称“漆画”
都说居住环境是了解一个人的窗口,吴老的居所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整洁。房间收拾的干干净净,不管大件小件物品都摆放的整整齐齐。
在他家里,若不说话,仿佛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若非窗外树叶沙沙声及虫鸣鸟叫提醒,在他卧室真的可以忘掉四季。这种静谧的环境,却是吴川的最爱,退休后在这里,他看书、学习,享受着与过去繁忙工作节奏相比难得的清闲。
他不会主动搭讪,全程中喜欢静静地听你说话,而且那种认真样还显得格外严肃。而“少说多做”正是吴川毕生的行为准则和人生追求。
因为年纪大了,时间也太过久远,现在许多事情吴老都记不起来了。但即使这样,他还是很愿意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在他讲述下,一件件往事,渐渐清晰。
故事得从1980年讲起,因为那是个于“漆画”二字有重要意义的特殊年份。
1980年,福建省首届漆画展晋京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极大提振福建漆画界:这是漆画首次作为单独画种展出,在此之前漆画仅能在综合美展中展出。
在随后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上,时任福建漆画研究会首任会长的吴川建议,以后不论是学术还是宣传上,提法上去掉“磨漆画”的“磨”字而直称“漆画”,既便于推广也方便书写。他还给出专业理由表示,“磨”只是漆画创作技法之一,没必要冠在画种名称上。
原来,在1980年以前,“漆画”的提法是“磨漆画”。由于漆画在借鉴传统漆器技法的基础上,溶入了现代绘画艺术手法,将“画”和“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制作出来的画具有色调明朗、深沉,立体感强,表面平滑光亮等特点,因"磨"体现了漆画的独特工艺,故称为“磨漆画”。
最终,吴川的建议得到多数与会者的赞同而确定下来,“漆画”的名称也沿用至今。而此举也开拓了漆画的创作空间。
虽然这只是中国漆画发展史上很小的一件事情,但它和诸如此类的许多小事一起,使中国漆画体系越发成熟。
吴川近照(王礼林 摄)
创:参与创办福建工艺美校漆画专业
需要强调的是,正是自1980年起,福建漆画展的连续举办和相应学术活动的积极开展,更加巩固了福建乃至福州在中国漆画发展版图上“首善之区”的地位。也因此,吴川和郑力为、王和举三人,被誉为福建现代漆画探索的领军人物。
吴川于福建现代漆画还有很多贡献。首推的也是不得不提的,是他的艺术涵养。
“我的绘画特别追求‘意境’,我觉得‘意境’是绘画的灵魂。”吴老说。为了方便理解,他打开画册展示了一幅名为《雾》的漆画。
《雾》是吴老最喜欢的、也是代表作之一。只见如沙子般粗矿的画板上出现一个空旷的、灰蒙蒙的空间,一个惠安女形象若隐若现,分不清这是身形还是影子;看不清她的面貌,也不知她是谁,更不知将向何处;浓雾中闪出一道光,她似乎自信满怀要向光明走去,她似乎又在踌蹴犹豫着到底要不要勇敢迈出这一步。
这就是“意境”的魅力,看吴老的漆画,你可以放开想象,就像一千个读者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
吴川在漆画艺术追求上的另一个特点是:作品多取材于惠安女。以他的代表作《闽南故乡》为例,画的是一个惠安女坐在亚热带丛林中休憩的情景。
他说,他是怀着深深的乡情来创作这幅画。他泉州的老家紧邻惠安,“《闽南故乡》中的故乡,既是惠女的故乡,也是他的故乡。”
对于为何如此钟情画“惠安女”,吴老说,还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惠安男人外出务工后繁重农活多由妇女承担,惠安女勤劳贤惠的传统美德值得赞颂。“而且惠女服饰极富装饰性和造型美感,极易激发创作欲望。”
其次,不可忽略的是他对福建漆画界的人才培养。1975年,为进一步提高福建漆画在全国影响力,他受省里委派,与王和举、郑力为一起到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现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创办漆画专业。
据他回忆,彼时的福州到厦门坐车就需要近10个小时。吴川一到校址,不顾舟车劳顿便和同事一头扎进漆画专业创办工作中。
经过几年呕心沥血的教学,福建工艺美术学校为我省培养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漆画专业人才。
倡:提倡技法要与艺术创作有机融合
人生短短数十载,怎么度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而吴川则选择了漆画。究竟在他心中漆画有何魅力?他又如何走上艺术道路的?从艺路上又有何特殊感悟可资后辈借鉴?
鲜为人知的是,吴川大学学的是版画。吴川自幼就爱到处涂涂抹抹,上了中学,便报了绘画兴趣小组,跟着学校美术老师开始正式学画。到了1959年,他考上广州美院版画系,才开始系统学习专业绘画。
1965年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从事漆画创作。当谈到,学版画的被安排去作漆画,当下心理状态时,吴老说:“不但没有觉得不适应反而觉得很高兴。”
他说,自己还在广州美院时,就看过越南磨漆画的照片,彼时对漆画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印象非常深刻。之后他又看到从越南留学归来的蔡克振老师带回的越南磨漆画,更加深了对漆画的认识和喜爱。
而进入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更像是上苍眷顾,把漆画带给吴川,让他得以与漆画创作相伴终身。这不,一聊起漆画,吴老满是兴奋。
他说,每个画种都有自己的特点,且任何画种的特色都是由它所使用的材料决定。油画讲究色彩的丰富和全面,但是版画、漆画都特别强调黑白对比。有人就会问,那是否意味着漆画在写实方面不如其他画种如油画那般有优势呢?吴老笑道:“每个画种都有自己的长处、局限性,绘画如何取长补短很重要。”
在谈到如何在漆画有限的色彩中展示漆画神秘、高雅、厚重的特点时,吴川指出,漆画多以黑、朱、金三色为主色彩,可运用色彩的对比,将单调的颜色演绎出既单纯又丰富的效果,给人以无穷想象。
他补充道,此外还可利用变色的手法来弥补漆画色彩的单调。在漆画中,水可以是黑的,天可以是金色的,树可以是朱色的,“孤立地看这些现象,似乎很不真实,但整体地看却是和谐的。通过艺术手段将它们统一起来,不但不会让人感到不真实,反倒觉得这样别有风味。”
他还认为, 技法只是表现意境的一种手段,并非每幅漆画上使用的技法越多越好,技法从属创作需要,要与艺术创作有机融合。
针对当下浮躁的社会风气,吴老并不避讳。他说,对钱,自己看的很淡,自己在单位工作时只想着把画画好。他现在住的房子是儿子的。他仅有的房子是单位分的80多平职工宿舍,而且这套房子即使在市场经济中,并未出售,而且也没出租。他的邻居也有同样的好奇,而每当此,他便笑答:“房间塞满了各种书籍,舍不得这些书。”
吴川说,自己最喜欢花钱的地方就是买书,主要是文史方面的书。对他而言,书籍是艺术道路上不断精进的源泉。他说,还将活到老学到老。(文 王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