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兵个人照,陈海兵在为环保志愿者们讲解水环境调研以及常见的环境问题。(图片由陈海兵提供)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消息(林芷汐):1992年出生的陈海兵,曾是体科院毕业的一位田径项目国家二级运动员,而现在,他扎根于环保事业,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加入环保事业,共同向人们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守护家乡的碧水蓝天。
就好像突然有了一种使命感”
福建宁德福安市溪潭镇洪口村,毗邻开闽进士第一村——廉村,村内有许多文物古迹,陈海兵就是洪口村人。大概十五六年前,家边上搬来了一家钢铁厂,在生产过程中将废旧的废铁放入高温锅炉炼制,再将炼制出的铁水制作成建筑用的钢筋。村庄的“苦难”就此接踵而来。
陈海兵回忆,因为废铁夹杂着电线塑料皮等杂物,工厂的大烟囱里每天都排放着黑烟。而在那家钢铁厂生产的前几年,完全没有环保设备。“整个村庄笼罩在黑烟里一样,闻完黑烟,出现头晕、恶心、全身冒冷汗。”陈海兵看到的资料显示,塑料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险最大的就具有致癌性的二噁英。而且,二噁英进入土壤后,至少需要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不仅会危害农作物,还会随着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对肝脏及大脑带来伤害。
而陈海兵的家人中也有在这家工厂工作的,家人们反映,厂里有的工人出现了身体不适、上完班就要去挂瓶的情况。年幼的孩子们并不了解污染,工厂的排污管道一度成为孩子们游戏的乐园。幼时的陈海兵经常在排污口的水边玩耍,和小伙伴们抓鱼抓虾。他说,一开始鱼虾蟹还很多,但后来就没有了。
2011年是陈海兵及其难忘的一年,因为那是他深刻认识环保之路的第一年。陈海兵回忆道,那时,大一的他在“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担任志愿者,负责更新微博微信,极其偶尔的能出一次差,去乡镇、工业企业做调研。那年他第一次出差调研,难闻的气味让他当场骂了一溜脏话,想扭头就走。
闻得我都想吐了,不想干了”。联想到当年家乡经历的污染,他慢慢有了思考:这么臭,旁边生活的居民怎么办?他说,“就好像突然有了一种使命感”。更坚定了他当环保志愿者的决心。这还不够。2014年,陈海兵创立了“福建乡水守护环境公益中心”。从家乡污染开始着手,通过实地调研、与有关部门沟通,成为家乡环境的守护者。
2016年6月,陈海兵在三明铅锌矿企业调研发现的强酸水渗坑。(图片由陈海兵提供)
过了一个极点,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一次见到陈海兵,他肤色偏黑,穿着黑色T恤、牛仔五分裤、戴着运动冰袖、理着寸头,看上去十分运动。体育院校毕业的他,曾是田径项目国家二级运动员,主要训练中长跑。“我以前每天都要跑一两个马拉松呢。” 陈海兵笑道。马拉松单程总长约42.195公里,两趟马拉松大约是一个正常人不间断步行10小时,可以从福州市区到长乐国际机场的距离。陈海兵不知不觉便回忆起高中体育集训的时光。每天上午7点多起床吃饭,8点就开始跑步,一直跑到中午11点多吃午饭,下午2点继续跑,一直跑到下午5点多。
他坦言,不爱读书的他之所以练体育,除了好动的天性,更主要的是为了读个好大学,他想当个体育老师。但最终却选择了环境事业,从零开始学习环境知识。现在的他,偶尔也是个老师,和团队一起给村民们教授环保知识、如何监督企业的合法排污、如何理性维护自己的权益,培训“家乡守护者”。
更多的时候,陈海兵是在外面“跑”着的:入行5年的时间,几乎把福建省工业企业较多的地方都跑了个遍。他说,是体育训练的经历磨练了他的毅力。练习中长跑,毅力十分重要。“跑步的第一个极点过了,第二个极点吐了,第三个极点边吐边跑。”“长跑过程中,若想放弃随时都可以,但是只要一步一步坚持,过了一个极点,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说着这些,陈海兵的脸上仿佛同时出现了突破时的难受和突破后的自豪。
2017年9月南平调研发现一家化工企业疑似排放废水。(图片由陈海兵提供)
工作的5年里,不断有同事离职,也不断有新人入职。但是,同时期入行的,只有陈海兵一个人坚持了下来。他介绍说,人员流动性大,是许多公益行业的“痛点”之一。从事环保公益事业并非容易的事,经济和家庭因素是很大的原因。对此陈海兵坦言,目前环境保护公益机构的经费主要来自于社会支持,全职员工有固定工资,但谈不上高薪。奔波于各个污染点,熬夜加班,实属日常。他说,单单2017年上半年,平均每个月有二十几天都在外出差。
但是,即使如此,陈海兵还是没有退缩,“反正环境保护事业是我们想做的,即使是没有工资了,我还是想做这个。” 他觉得,可以通过做其他的工作来赚取收入。“环保事业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他说,一如既往地在日常生活中少使用一次性物品,节水节电,在街上看到污染环境的企业举报投诉,“这些虽然都是小举动,但是于环保事业终会滴水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