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老戏骨”林培新:闽剧是福州文化瑰宝 值得一生为它奉献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18-07-30 18:44:05

“老戏骨”林培新:闽剧是福州文化瑰宝 值得一生为它奉献

林培新现照(江丽峡 摄)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消息(江丽峡): “唔——哦——”今年63岁的林培新清了清嗓子突然喊了起来,伴着他嘴里长长的尾音,闽剧里庄严、威武的升堂兵角色,顿时呈现眼前。

  而这一吼,仿佛又把他带回到40年前的时光,以致当他靠在自家老式藤椅上,手里的架势却还像在舞台上,没有谢幕。

  他还记得,那时他才刚从闽东地区调回福州的一个闽剧团,在剧团里他扮演的第一个角色便是升堂兵。但即便只是一个小小升堂兵,那时的林培新也丝毫不敢懈怠,一如现在,即使退休了仍心系闽剧发展。

  都说人生如戏。其中略有不同的是,有些人可以中场休息,而于林培新这个6岁便开始学戏的“老戏骨”来说,他的“台上”“台下”都是戏,一刻不得闲。

  林培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剧传承人,退休前任福州闽剧院院长。他说,自己一生的事业都是闽剧,人生中的每个转折点都与这项事业有关。“闽剧是福州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一生奉献。”

 忆童年:隔着门缝看闽剧  领略精彩世界

  “5、6岁的时候,我就开始接触闽剧了。”林培新冲在厨房的小孙女招招手,笑着说。

  他的童年是在福州市鼓楼区度过的,那里是福州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闽剧赋有鲜明的市井戏曲特征,使它能渗透于福州的大街小巷。得益于此,小时候的林培新常常一出门就能听到、看到闽剧,浸润在闽剧文化之中。

  据林培新回忆,小时候,隔壁住着一位“很会唱闽剧”的邻居老阿婆,他经常跟着这位老阿婆到当时的福州南华剧院看戏。“当时没钱买票,我们就在剧院大门外,透过木门的小窟窿往里看”。林培新笑了笑,比划着窟窿的大小。不知不觉中,林培新便培养起了对闽剧的兴趣。

  门缝里的世界精彩纷呈,门缝外的世界却现实且残酷。

  在当时粮食紧缺的背景下,为了吃上一口饱饭,家人便将6岁的林培新送到福州闽剧团当学生。1958年,他又被母亲送到三明艺校学闽剧。

  学戏初始,唱念做打甚为重要,在艺校学习的时间里,林培新在老师严格的教学下,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转眼间四年过去,毕业后他分配去了永泰剧团。1967年,在那特殊的年代,他被派到永泰清凉镇小田大队梧岭生产队插队。

  两年后他又考入屏南文工团。不久,由他出演的《白毛女》,在宁德地区汇演获得一等奖,林培新也获得优秀青年演员奖。

  这些成绩的积累渐渐地为他走向更高的舞台铺平道路。

“老戏骨”林培新:闽剧是福州文化瑰宝 值得一生为它奉献

林培新剧照(供图 林培新)

  谈成长:参与筹建福州闽剧院   整合人才形成合力

  1979年,林培新被当时的福州闽剧团团长看中,继而被调到了福州闽剧团。

  喊着“唔——哦——”的升堂兵,是他在那里出演的第一个角色。即便只是出演一个小小的升堂兵,林培新也毫不气馁,继续苦练基本功,为自己争取更好的角色。 

  仅仅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林培新就挑起了主角的大梁。在32岁那年,他凭借在《三搜幻化庵》中的精彩演出,获得首届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金牌奖。他回忆道:“演出结束,看着台下观众热烈地鼓掌,我的眼泪刷地流下来了。”

  伴随着戏院里满场的喝彩声,林培新这个青年戏曲演员开始被大家认识。

  当个人成就达到一定高度后,林培新的人生目标逐渐发生转变,他开始关注闽剧团的建设发展。1989年,他担任福州闽剧院一团团长,此时,他希望闽剧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再次振兴。

  彼时福州闽剧有三个剧团,大家各自为营,各个剧团的人才都良莠不齐。为此,林培新与各方商议,最终决定将三个闽剧团合并成福州闽剧院。2000年,福州市闽剧院挂牌成立,林培新任首任院长。

  三团合并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林培新印象深刻。他回忆道,排演三团合并后第一台戏《兰花赋》时,他亲自介入剧本的修改,并将三团的演员精英都集合在这个剧里。在剧本和排演一系列准备都做好后,剧团去南宁参加汇演的18万火车费,又成了让他头疼的问题。

  那时,在林培新看来,《兰花赋》这出戏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剧本呈现上都比较出色。于是他咬咬牙,冒着风险以个人名义向企业借了18万,解决了燃眉之急。

  到评奖那天,晚上两点评奖还未出结果,林培新辗转难眠,一直到夜里两点半,结果出来了:由福州闽剧团出演的《兰花赋》,获得中国戏曲节优秀剧目奖,及五个单项奖。“当时我激动地整个人都摊在床上,不会动了。”他笑道。

  “这个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让我更加坚定地走这条路。”林培新说。他还进一步补充道:“我觉得,每个艺术领域的每个领导都应该对自己的团队有担当。”

  正是这种担当,让福州闽剧团在林培新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

“老戏骨”林培新:闽剧是福州文化瑰宝 值得一生为它奉献

林培新剧照(供图 林培新)

 论闽剧:要能征服和感染观众  节奏要适应不同时代审美

  从福州闽剧院退休后的林培新,除了日常在家中照顾孙女外,还时刻关注和思考着闽剧的发展。对于这门艺术,林培新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他认为,闽剧是福州的文化瑰宝,“它(闽剧)一直在传达真善美的理念,批判不好的思想。同时,闽剧通过传统的唱作念打,传达了福州的精神和文化。”

  谈及闽剧的优势和特色,他认为:不论是闽剧还是其他的剧种,所谓的亮点就是能不能征服和感染观众,戏剧演员如果把人物塑造好,把基本工运用好,这就是一个亮点。

  他说,闽剧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纳其他剧种的优点,并逐渐拥有自己的特色,这也是闽剧的亮点。“比如唱腔的轻重缓急,其中可以参考越剧,用的又是闽剧的曲牌,唱出了不一样的闽剧特色”。

  在闽剧人物的塑造上,林培新认为:越剧的小生是由女性来扮演,举止也偏女性化,而在福州文化中,常会将这样的男性称为“奶油小生”,因此闽剧在塑造小生角色时,应该更加体现男性的英气。

  他举了自己在《三搜幻化庵》中扮演的申元宰为例,“要把本剧种的唱做念打,和其他剧种能为我们所用的唱做念打结合起来。同时戏曲节奏也要适应不同时代观众的审美。”正是对该角色的完美诠释,让他在当时斩获新加坡首届中青年演员大赛大奖。

  退休后的林培新,似乎“戏份”更多了。就在今年三月份,林培新刚刚指导徒弟们完成了《丁山哭灵》和《辕门斩子》两部戏曲,并作为文化部名师授徒活动的闽剧代表,上报送审。

  对此,林培新倒是喜笑颜开,“闽剧让我一生都受益无限,我从来没有后悔过选择这项事业。”他满心期待,“希望明年的中国戏曲节,我们福建的闽剧能取得更好成绩。”

编辑:颜学辉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