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委在品评茶样
8月7日至8日,福建南平政和县举办第七届政和白茶全国斗茶赛,这次斗茶赛参赛企业多、标准高、要求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监委会和公证处工作人员全程监督,全县76家茶企选送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三大系列130个茶样参赛,各系列分别评出茶王1名,金奖2名,银奖3名。
澄源茶山
政和茶好源自于好山好水好生态。政和有着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地理气候条件,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400多座,有着华东地区唯一连片面积最大的高山台地,与海拔300米左右的平原区构成独特的高山、平原二元地理气候。境内河流交错,森林覆盖率高达78.26%,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着“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高山云雾出名茶”的独特地形,是天赐的种茶宝地。光绪五年(1879年),政和铁山村发现政和大白茶树,后来大量繁殖推广,政和大白茶树为全国优良茶树品种,最适宜政和的地理气候生长,所生产的政和白茶品质特优。
茶农采茶忙
政和县是全国因茶得名第一县,素有“千年白茶,百年工夫”美誉。政和白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唐末宋初,在宋代,政和是重要的北苑贡茶主产区,生产的银针茶备受推崇,被誉为“北苑灵芽天下精”。北宋政和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当时的关隶县进献银针贡茶,宋徽宗喜动龙颜,将年号赐予政和作为县名。茶叶历来是政和人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茶叶通史》记载:“咸丰年间,福建政和有一百多家制茶厂,同治年间,出茶多至万余箱。”
言午高山生态茶园
在海拔900多米的澄源乡林山村言午茶业基地,一片片茶园错落分布在青山间,乍一看,茶园只有小乔木、杂灌和杂草——原来,茶树都在草木丛中。“这里有1200多亩生态茶园,其中870亩已通过有机认证。我的茶园不施化肥,种紫云英等当生物有机肥;不喷洒农药消灭虫害,以虫治虫,物理灭虫。”政和言午生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建设介绍说。
在福建政和瑞茗茶业有限公司,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全自动茶叶萎凋设备,茶叶从山上采摘下来进厂后通过自动输送带传送至萎凋机,做到全程茶叶不落地。“许多茶企在茶叶的制作工艺上都达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福建省非文化物质遗产政和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福建政和瑞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步贵说,“茶企业要更加规范管理,坚持标准化生产,更加注重茶业品质,推出白茶制作过程体验,让消费者喝上好白茶。”
参赛茶样
政和县多数茶企有自己的茶叶基地,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做到“源头能控制、过程可追溯、质量有保证”。7月26日,在武夷山举行的“武夷品牌”建设发布会上,政和四家茶企入选,分别是分别是福建省隆合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政和言午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政和云根茶业有限公司、福建茂旺茶业有限公司,这些使用“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企业,都将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
评审专家在看茶外形
与往届斗茶赛有所不同的是,本次斗茶赛首次采取了分级别的评选条件,将茶样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三大系列进行分别评选,以保证比赛的公平性。
茶人组评委在打分
“这次斗茶赛邀请了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委会和公证处等工作人员组成的监督员进行全程监督,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政协委员李雪慧这样说。
政和大白茶老茶树
近年来,白茶市场发展态势良好,政和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在打响政和白茶知名度、提高茶叶品质方面,充分挖掘政和白茶的品质、文化、生态等优势,加速推进茶旅文化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环石圳湾文化经济产业带,精心打造中华紫薇园,恢复建设朱子书院,启动白茶博物馆建设项目。同时,着力打造政和白茶品牌,连续举办七届政和白茶斗茶赛和三届中华紫薇文化旅游节,以文化旅游平台推介政和白茶,组织企业参加北京、厦门、济南、青岛、武夷山等重要国际茶展、茶叶博览会等,举办专场政和白茶推介会,进一步提高了政和白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政和白茶,中国味道”广泛传扬,政和白茶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石子岭茶园航拍
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茶农最受益,今年茶青价格比去年上涨很多,头春茶价格比往年翻倍,春毛茶产值增长42.7%,农民增收明显,头两春采摘的茶叶就相当于去年全年茶叶收入。如今,全县茶园11万亩,全县从事种茶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5%以上,茶叶已成为政和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