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一座桥改变一座城 厦门海沧大桥日通行量达16万辆

厦门网2018-08-20 11:17:16

  原标题:一座桥改变一座城 海沧大桥日通行量达16万辆

  【福建时间 图文】【滚动新闻】【地市 厦门】一座桥改变一座城 厦门海沧大桥日通行量达16万辆

  海沧大桥通车时的壮观场景。

  【福建时间 图文】【滚动新闻】【地市 厦门】一座桥改变一座城 厦门海沧大桥日通行量达16万辆

  当年建设中的海沧大桥。

  【福建时间 图文】【滚动新闻】【地市 厦门】一座桥改变一座城 厦门海沧大桥日通行量达16万辆

  海沧大桥是连接岛内外的重要通道。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刘艳 通讯员 李如图/路桥集团提供)一座桥,改变一座城。1999年,海沧大桥顺利通车,6公里的大桥,把海水阻隔的厦门岛和海沧连为一体。作为连接岛内外的重要通道,近20年间,海沧大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带着信息流、资金流来来往往,掀开厦门经济特区交通、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海沧大桥的建设者,路桥集团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了一首改革开放发展的壮丽诗篇。

  [旧貌]

  到海沧交通不便 特区发展需要新通道

  海沧大桥还没建成时,厦门岛和海沧的陆路交通有30多公里。

  市民谢女士家住海沧,工作地点在岛内的莲花三村,她至今仍清楚地记得,20年前,厦门岛到海沧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从码头坐船,二是乘坐公交车,从岛内经集美、杏林,再到海沧,“靠船只驳运,不太方便,坐公交车要绕一大圈,时间需要一两个小时,回家路可谓相当漫长”。

  市民热烈期盼建一座大桥,城市的发展也迫切需要一条新的过海通道。彼时,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日新月异,城市越变越“大”,仅有的两条通道——厦门海堤、厦门大桥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1996年,连接厦门岛和海沧的海沧大桥破土动工,这是厦门岛的第三条出岛通道。

  [建设]

  7年调研3年建设 充分体现特区精神

  鲜为人知的是,为了建设海沧大桥,前期调研用了整整7年时间。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曾超回忆说,前期调研要研究诸多方面,如水文、地质、气象、环境等。他举例说,为了收集海沧大桥周边的风向情况,当时在火烧屿设立了收集站,整整花了一年时间收集气象资料进行研究,还查看了厦门气象台有史以来的风向记录, “厦门处于台风多发带,这么大跨度的桥,对风非常敏感”。

  海沧大桥总投资28亿元,在建桥的过程中,建设者遇到了许多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包括工程规模宏大、建设条件恶劣、技术难度大等。路桥人迎难而上,齐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建设期间,1999年10月,一场超过12级的台风正面袭击厦门,当时海沧大桥还没通车,当大家都捏了一把汗的时候,台风过后,海沧大桥毫发无损。

  1999年12月30日,海沧大桥建成通车,前后只用了3年,创下同类桥梁建设速度之最,成为特区精神的生动写照。

  [地位]

  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2008年获评“詹天佑奖”

  桥梁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纽带,桥梁建设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可以说,海沧大桥代表着20世纪中国建桥水平最高成就。

  与传统的悬索桥相比,海沧大桥的施工工艺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它是世界第二座、亚洲第一座特大型三跨连续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

  2008年,海沧大桥获评“詹天佑奖”,这是我国土木工程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

  2014年,海沧大桥荣膺“改革开放35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该项评选活动由中国建筑业协会联合13家行业建设协会共同举办,海沧大桥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工程项目。

  [影响]

  日通行量达16万辆 将岛内外紧密相连

  大通道掀开新篇章,推动城市精彩蜕变,为特区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横跨天堑的大桥,就像一根动脉血管,将岛内外紧密相连。海沧大桥的建成,将厦门岛和海沧的陆路交通由原来的30多公里缩短为6公里,大大缓解了厦门进出岛的交通压力。

  市民谢女士在海沧大桥通车后,立即买了一辆车,“进出岛太方便了,我的孩子在六中上学,从六中到海沧,1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家住体育东村的市民蓝女士,选择在海沧买房,“从海沧区行政中心到厦门市政府,17分钟就能到”。

  一座桥,改变的不仅是速度,还有一群人的生活方式,一座城市的发展格局。

  市政协特邀研究员朱奖怀回忆,当时厦门主要的经济、商业和工业,全都局限在岛内,岛内的发展基本饱和,岛外的发展却明显滞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扩大经济发展腹地,成为厦门城市建设发展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海沧大桥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厦门西向进出岛交通,对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极大地推动了城市格局、产业结构、人文内涵、公共服务、生态文明等方面的跨岛发展。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海沧大桥在2008年的汽车流量约为2905.6万辆,到2016年猛增到5420.2万辆。目前,大桥的日实际流量已激增到16.12万辆,占进出岛汽车总流量约40%。

  串起鹭岛的光华,海沧大桥还将继续在迎来送往中分享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记忆,一个更美更好的厦门正向我们走来。

  【亮点】

  工艺创新 破解多项难题

  海沧大桥作为国内第一座三跨连续漂浮结构的桥梁,从设计、科研到材料,都基本实现了国产化。

  采用这一结构形式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这段海域上空是飞机起降的航道,对建筑物的高度有所限制,斜拉桥的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跨度大的问题,但桥塔太高,影响飞行安全;二是抗风性比较好,在沿海多台风的气候条件下,又要兼顾桥下万吨巨轮通航的实际需要,悬索桥是最佳选择;三是桥型美观,作为景观工程,与厦门环境的融合更为雅致,同时行车舒适度高。不过,新工艺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建设大跨度的桥梁,当时在这方面技术还比较薄弱。在海沧大桥建桥之初,三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可供参考的设计和施工文献、资料非常少。

  既有先行先试的果敢和创新,又有迎难而上的智慧和毅力,路桥人在短短三年时间里,率先破解了连续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施工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并成功解决了无索区钢箱梁吊装、海水造浆等十多项新技术、新工艺。

  景观设计 国内首开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海沧大桥在国内第一次系统地对桥梁做了景观设计,在桥梁景观上首开先河。从那以后,其他地方建桥梁,也逐渐把景观设计考虑在内。优美流畅的桥梁造型,轻巧独特的锚、塔结构、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桥梁色彩,美轮美奂的夜景效果等,使海沧大桥就是一个艺术精品,成为厦门新地标。

  长远考虑 预留调整8车道

  海沧大桥采取政府投资、国内银行贷款和利用国外资金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在当时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海沧大桥预留了将来调整为8车道的条件,考虑了长远发展需求。

阅读
 
编辑:颜学辉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