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千端经纬首推修己治人。不管是“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文艺探寻,还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修文德以“明、新、止善”,都是从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中攫取当代精神养分的正向举动。国际在线福建频道《八闽谈艺录》栏目邀请闽文艺名家,来畅谈各自艺术领域探索实践中立筋骨、倡道德、含温度、有思想的切身体会,发扬文艺工作者“传文传心”的优秀品质、和挖掘优秀文化“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价值内核,行借鉴之功,倡言教之用,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以知识分子从容不迫的静心春风化雨,塑造充实而有光辉的新时代文艺。】
第三期推荐:陈天灨,男,汉族,籍贯福州台江,1951年出生。现为福州市脱胎漆器行业协会会长、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1984年,他的作品《鹧鸪方盒》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2007年,其作品《绒花脱胎球瓶》荣获2007“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福建工艺美术大师陈天灨(王礼林 摄)
2017年3月,福州脱胎漆器行业协会举行换届选举,陈天灨被推选为新一届会长。 这位外界评价“缄默寡言、略带腼腆”的新会长,能否带领当下也处于“缄默寡言”地位的福州脱胎漆器业,在“新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近日,国际在线福建频道走进福州漆艺保护基地,也首次走近陈天灨以及他的艺术人生。
陈天灨不爱说话,很容易陷入“尴聊”。对于外界对他“腼腆”的评价,他回应道,自己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不熟的人主动搭讪。
但是,陈天灨一生都与一样东西“主动搭讪”,这样东西就是脱胎漆器。
2004年福州一胎厂倒闭,陈天灨心里很难过,但是他并未就此作罢,而是在外面另寻工作室,只为延续漆艺“香火”。2006年,听闻福州市脱胎漆器保护基地成立,他就像“倦鸟”找到了“归巢”,又把自己的瓶瓶罐罐、各种工具,小心翼翼地打包好,一件不落地搬到基地。
陈天灨的自我评价是:内心向善、愿意帮助别人。他说,自己的人生追求很简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做到最好。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做到最好”的人生追求并不容易实现。从1978年入行起,同事们纷纷转行,或者到学校执教,然而陈天灨却依旧坚守在岗位上。当学生问他“休息日是什么时候”时,陈天灨回答:“来基地干活就是休息。”
陈天灨的文字脱瓶作品(图片由陈天灨提供)
大漆味和静谧感是毕生追求
初次走进陈天灨的工作室,夹杂着淡淡大漆味的空气扑面而来,在工作室的角落,陈天灨正拿着画笔,给脱胎漆器瓶上色,除了画笔的悉唰声,没有任何声响,时光仿佛停止。
这种大漆味和静谧感却正是陈天灨的“最爱”,从他来到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起,这种味道就一直伴随着他。
“大家对我的艺术追求还存在些许误解,以为我只会做漆器,其实我漆画也画的不错哩。”陈天灨展示了一幅幅他的漆画作品。
陈天灨表示,自己不爱说话,还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经历了太多,看淡了许多事。”在他看来,能够继续做漆的安全感,是他目前最想要的。
陈天灨漆画作品(图片由陈天灨提供)
进入福州一脱正式“拥抱”漆艺
1975年5月,陈天灨获得了参加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的招生考试的名额。回想起考试的时候,陈天灨依旧很激动,许多细节他都历历在目。考试安排在1975年6月份,当时,即使在山区,太阳也很晒,陈天灨花了4个多小时赶到考场。“监考老师把所戴军绿色的挎包、草帽一顶、一个水壶放在桌子上,发了纸笔叫我们画素描。”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表扬陈天灨很有创造能力。
1975年9月5日,陈天灨收到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录取通知。9月20日,陈天灨坐了近10个小时汽车到厦门。灰头土脸的他就像个码头挑夫,一头挑木箱一头挑棉被到学校报到。
回忆起当时心情,陈天灨说:“虽然学校不是最好的,但还是很开心。因为总算有机会到专业学校,继续自己的艺术追求。”
在校期间,为打好绘画基础,陈天灨学习了油画,水粉、色彩、素描等多种绘画种类,他的绘画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78年,陈天灨在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福州市第一脱胎漆器厂。进入工厂实习不到三个月,由于工作能力突出,他被调到了设计室,成为厂里骨干。
陈天灨在工作中(王礼林 摄)
用创新为福州漆艺发展注入活力
从1984年至今,陈天灨的作品因为创新设计陆续获得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种奖项。“创新是福州脱胎漆器的灵魂。”陈天灨如此评价创新在工作中的作用。而说到创新就不得不提他的作品——文字脱瓶。
文字脱瓶是陈天灨结合多年从业经历及自己的文学修养后的一大创举。陈天灨自幼爱好书法,他把古代铸刻在钟鼎上的金文搬到了脱胎漆器上,并用漆艺里的 “蛋壳镶嵌技法”装饰瓶身。
金文古朴雄壮,漆瓶洗练高雅,文字脱瓶让观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一推出倍受业界称赞。陈天灨的友人评价道:“他把悠久质朴的陶艺艺术风格移植到漂亮而不张扬的漆艺上,改变传统脱胎漆瓶的造型,含蓄淡雅中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惊魂。”
谈及为何用金文而不用别的文字装饰自己的作品时,陈天灨说:“有艺术感的字,做出来反而不好看,而越接近象形文字的字体,如金文、甲骨文,反而越符合脱胎漆器古朴的韵味。”
他还补充道:“做脱胎漆器一定要提高自我文艺修养,要什么都学。”文字脱瓶对制作者要求高,既要会书法、字写的好,还要会审美。“比如,金文要怎么写、怎么表现,只有审美高才知道怎么写才好看。”
2004年,福州第一脱胎器厂倒闭,许多像陈天灨这样的漆艺人不得不从工厂出来另谋出路。幸运的是,他得以在福州脱胎漆器保护基地栖身。
陈天灨非常喜欢王安石的《咏竹》中的两句诗:“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会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他认为,这两句诗深刻地道出了自己当下的心理状态以及一直以来对待漆艺的态度:自己是老了,但也更刚强了,虽然现在沐浴着“冰霜”,但他相信“雨露”迟早会来。(文 王礼林)
陈天灨在展示他的作品《炫》(王礼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