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主动融入,为协作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访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
近日,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莆田作为闽东北经济协作区的一员,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主动融入,为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莆田市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长期以来,在省会福州的带动和辐射下,得益于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独特的产业格局,莆田在区域协作中也收获了许多成果。”林宝金介绍说,特别是近年来,莆田在创建美丽中国示范区的进程中深入实施“一区、一中心、五品牌、九行动”,与兄弟市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旅游等产业协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是产业合作进一步协同互补。莆田大力推动华佳彩、佳通轮胎、云度新能源汽车等企业与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内企业互为采购,促成产业合理分工、互为配套。二是平台资源进一步共建共享。依托鞋业众协联等互联网平台,拓展区域内企业自发协作、资源共享。持续加强与福州高校、科研单位技术对接与合作,实现研发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双赢。深挖闽东北区域旅游资源优势,开通福州与仙游景区的旅游直通车,进一步增进旅游合作。同时,依托刑事信息研判平台等各类协作网站,建立闽东北信息共享、沟通便捷、高效有序的信息平台,联合破案。三是基础设施进一步互联互通。莆田依托向莆铁路和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进一步拓展经济腹地、深化港口合作。以构建闽东北经济协作区中心城区“1小时交通圈”为目标,加快沈海高速向沿海扩容,并推进福莆宁城际轨道网建设,以及莆田与福州长乐机场便捷联通。四是民生福祉进一步互惠共利。福莆宁已实现医保同城化,方便区域内群众就医;着力推动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医疗资源和卫生应急联动协作,开展医院管理、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全方位医疗卫生合作。
“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作为最大改革红利,主动融入闽东北协作区建设,在过去打下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思考、探索提升,进一步协调步伐、加强合作。”谈到下一步怎样主动融入时,林宝金说,莆田将着重在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推动合作机制创新。站在新起点上,加强区域合作、推进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继续探索完善协作体制机制,制定出台推进一体发展、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比如,进一步完善由政府、社会、企业共同组成的立体化多层次的协商对接机制,推动在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环境整治等领域,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策划推进项目。
二是深化产业协作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协作是关键。莆田的产业特色明显,正在全力打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工艺美术、高端装备等十大绿色产业,目前在现代特色农业、先进制造业、旅游业等方面,与其他三市一区已展开良好协作。下一步将按照闽东北协作区区域产业分工,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挥特色小镇、平台经济、电商等优势,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深化合作。
三是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协作区各市、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特别是近年来,莆田策划了城际轨道交通、江涵大桥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今后,借助各地相互毗邻的区位优势,完全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下一步将借助正在编制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的有利契机,统筹推进跨区域重大交通、能源、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交通优先发展,完善交通网络,重点是加快推进福莆宁城际轨道网建设,联手规划建设向莆铁路货运复线,争取开通平潭—湄洲岛—台湾客轮航线,合力建设江涵大桥、联十一线、福厦客专等一批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打造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快速便捷交通网络,不断扩大发展综合效应。
四是加快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协作区各市、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和优势,就是拥有着良好的生态优势,这也是发展的最美底色和最好名片。这些年,莆田积极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在坚持绿色发展中,探索形成了生态补偿等机制,特别是木兰溪治水经验,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为协作区生态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是,就生态环境保护来说,如水和大气,不会因为行政区划而分割,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仅需要各市、区的投入和参与,更要整个区域联合起来共建共治。比如,流域水环境治理,目前莆田已经和福州的永泰和福清建立了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共抓共治的效果。下一步还将把生态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共同研究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整体推动协作区域旅游产业的联动与发展。
“我们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两个协作区的决策部署,在融入闽东北经济协作区中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谋划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赶超注入加速度、增添强动能。”林宝金说。
据了解,以“四好农村路”互联互通、加大新能源等产业链对接、区域旅游政策共享等为主题的2018年闽东北经济协作区联席会议将在莆田举办。为办好本次联席会,莆田共筛选确定了重点协作项目47个,总投资1750.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2.2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23个、产业类项目19个(含5个工业类项目)、环保类项目2个、社会事业类项目1个、对台交流类项目2个。
(记者 陈荣富 林剑波 陈汉儿 通讯员 林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