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址向前整体平移15.54米后的华美楼。 福建日报通讯员 姚德纯 徐智贤 摄
它位于永春,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闽南民间古厝,是海外华侨乡愁的寄托。随着县城拓展,它挡住了新规划的城市道路。拆了,令人惋惜;不拆,阻碍交通。怎么办?该县委托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寻求两全之策。
东南网9月13日讯(福建日报通讯员 姚德纯 徐智贤 文/图)连日来,在永春县城,一栋楼房引起了当地许多市民的关注,大家纷纷前往驻足观看。
这栋楼叫华美楼,位于该县五里街镇仰贤社区,有着61年的建造历史,是中西合璧的闽南民间建筑。为了保护其主体建筑,又不影响道路通行,该县对其实施整体平移工程。据悉,该工程是该县首例土木结构古厝平移工程,同时也是目前全省难度最大的土木结构古厝平移旋转再升顶工程。
【文化层面】它是乡愁的寄托
华美楼是一座红砖老楼,主楼有两层,左右各有厢房,楼前大门上用繁体字刻着“华美堂”三字,楼屋格局对称,两侧建有火焰山墙,处处展现出中西合璧的精美。华美楼正门外,还挖有一个半月池。距离池心偏左方向,有一口古井;池畔两侧,各植一棵大榕树。
据介绍,华美楼是由一名马来西亚华侨回乡建设的。房子于1953年动工,1957年竣工,单层面积57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60平方米,加上院子有1800多平方米。
“我父亲林纲炉是马来西亚华侨,当年在马来西亚做食品生意,赚到钱后就回来建了这座楼。当年建造很费功夫,石雕的材料都是从山上人工扛下来的。前面的墙体有72厘米厚,砌完墙后再砌17厘米厚的石板做后期装饰,有点像现在的挂砖。石板上的浮雕和沉雕也是纯人工打磨的,听说当年用两个班组打磨了2年。”原本住在该房子里的林建塔介绍,石雕有明显的闽南风格,二楼的护栏和屋顶装饰却是南洋风格。
“每年海外林氏族人都会回国探亲,到华美楼看看。华美楼,成了大家的乡愁,是大家每年回国探亲的归宿。”林建塔说。
华美楼原貌 福建日报通讯员 姚德纯 徐智贤 摄
【规划层面】为城市发展让路
在华美楼后侧约百米开外,有一座建于清代的土楼,名曰“巽来庄”。它是福建省文保单位,又称山美土楼,相传是当时永春有名的盐官林悠凤所建,是永春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永春古代的土楼有多处,但由于历史变迁,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大型土楼已经很少见了。巽来庄历经200多年巍然而立,是永春土楼的代表之作,所以现在人们也习惯直接称它为“永春土楼”,已成为当地一个旅游景点。
近年来,随着县城拓展,永春县规划建设了“桃源北路”,打通了县城、五里街镇等片区,路宽约40米,双向6车道。然而,道路夹在了华美楼与巽来庄之间。
“道路如果规避了巽来庄,就会被华美楼右后侧位置挡住。”永春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华美楼古民居建筑精美,但比起一旁的省文保单位,建造历史并不长。“要不把华美楼推倒,为城市发展让路?但是这样做,会让很多人感到比较遗憾。于是,当时,我们征求了海外乡亲和一些设计单位的意见。”
最终,在经过几番论证后,为进一步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同时兼顾保护古建筑,永春县做出了大胆的举动——尽量保留华美楼,花费300万元,委托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平移华美楼。
【施工层面】确保平移安全性
笔者在现场看到,华美楼外墙用钢管加固,地基部分全部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已经从原址向前整体平移了15.54米。
“华美楼平移和我们之前平移的楼房不同,平移难度大。”项目设计师、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李梁峰介绍,以前,他们平移的大多是钢筋混凝土楼房和砖混结构房子,这类房子结构比较牢固,平移起来比较容易;而华美楼是土木结构的,而且地基是用鹅卵石砌起来的,很松散,对施工精度要求特别高。
为此,他们对华美楼的基础进行了置换,将原有的鹅卵石基础托换成钢筋混凝土基础,并且对土坯墙墙体进行高压注浆处理,使墙体的强度得到很大提升。
此外,他们还将整栋建筑用钢管和钢绞线整体加固,使其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加之我们对施工工艺严格要求,上下轨道钢板的平整度严格控制,钢板之间的平整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在价值上百万元的智能系统控制下,此次华美堂整体平移15.54米获得圆满成功。”负责该工程的福建省闽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严景明说。
严景明介绍,现在,他们正准备对该楼在原地顺时针整体转向35度,与新建的桃源北路平行同向,该工程预计要1个月后完成。之后,他们还要将华美楼再顶升1.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