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外开放兴,福建兴”
福建,地处东海之滨,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作为中国最早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省份之一,坐拥台、侨、特、海等多重优势,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扩大开放,无疑是福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丝核心区、自贸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任务书”落地八闽。与国家发展战略同脉动,福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开放发展良机。
“对外开放兴,福建兴;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福建兴旺繁荣的机会越大。”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9·8”投洽会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谈的一番话,至今仍深深激励着福建人民。
开放兴,福建兴!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新时期改革开放,福建的脚步从未停歇。
抢抓机遇,构筑开放发展新格局
白鹭翩飞,凤凰花开。去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挺立中国对外开放潮头的厦门,吸引世人目光。
碧波荡漾,茉莉飘香。今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召开。相隔仅20余天,另一场盛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如约而至,25个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代表齐聚榕城。
开放潮涌,为何一浪高过一浪?
早在2001年,全省投资环境建设工作会议上,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指出:“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和利用外资,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2009年9月,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一年后,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闽考察,要求实验区敢于先行先试、创新机制体制、完善发展规划,努力在两岸交流合作中走在前头。平潭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投资热土。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调研时,专程前往平潭综合实验区。他指出,平潭综合实验区是闽台合作的窗口,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定要创新体制,保护好生态,深化两岸经济和产业合作,真正建成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
2015年,福建改革开放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步伐越来越快:
3月,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明确“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丝核心区建设由此启动;
4月,福建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并发布30项标志性改革举措;
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福州新区。
2016年6月,国务院批准福厦泉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多区叠加”,为福建构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新格局带来了重大机遇,也赋予了福建重大的历史责任。
借得东风好扬帆。
将一个个中央决策转化为“福建行动”,打造经济新增长极——
正式挂牌运作三年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实行负面清单外资管理模式,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先行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现代物流、旅游服务、商贸服务及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扩大对外开放,成为吸收利用外资的新高地。跨境电商、融资租赁、保税展示等新业态竞相发展。
用好各种重大经贸活动平台,全力组织精准招商——
全省实际使用外资从2012年的63.4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85.8亿美元,年均增长6.2%。外资企业贡献了我省超过三分之一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税收、就业人数和出口。
以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福建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全省对外投资额从2012年的8.5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35.1亿美元,年均增长32.8%。
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省委书记于伟国强调,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新时期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的窗口示范作用,提高经济外向度,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要深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贸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新区等改革开放平台建设,探索更多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外引内联,全力助推发展高质量
福建曾为海防前线,长期重大项目短缺,产业基础薄弱,结构偏轻。
扩大开放,外引内联,加快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宁德三屿工业园区平整好的荒滩上,一排排打桩机、夯土机机声轰鸣,施工正酣。4月28日,上汽集团乘用车宁德基地项目正式奠基,这个宁德历史上最大的项目,一期达产后加上配套项目,预计可新增年产值近600亿元。
该项目是由国内汽车制造商的领头羊上汽集团与全球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宁德时代新能源强强联合、共同建设,将带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助力福建成为东南沿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外引内联,让福建的汽车工业从无到有,驶上高速路。
1995年,闽台合作创建东南汽车,翻开了福建汽车产业的新一页。在国内车市进入微增长的背景下,东南汽车去年逆势上扬,年销量超15万台,同比增长近40%,创下历史新高。
2007年,福建奔驰公司正式成立,这一迄今为止海峡两岸最大的国际汽车合作项目,已然成为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务车全球生产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
2016年,福汽和北汽开展战略合作,携手推动福建奔驰做强做大。
而今,上汽与宁德强强联手,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成为福建培育新动能一大引擎。
以开放为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我省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优增量。
开放,让“前线”变“前沿”。
持续推进的闽台产业对接升级计划,让两岸企业有了更多携手共进的机会。目前,43家台湾百大企业在闽投资,福建实际使用台资74.5亿美元。
由台湾联华电子与福建方面合资组建的联芯集成电路项目,总投资62亿美元,创下我省单体项目投资金额之最。目前月产12英寸晶圆1.6万片,产品良率已达行业领先水平。龙头带动下,厦门迅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相关项目超过100个。
一期投资370亿元的晋华存储器项目,下半年芯片环节有望迎来全面投产,将建成国内首家具有自主技术及世界级先进制造工艺的存储器研发制造企业,填补我国动态存储器产业国产化空白。而在以晋华为龙头的“芯谷”晋江园,已引进矽品封测、芝奇内存模组、美国空气化工等20多个产业链项目,总投资约600亿元,将形成“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装备—终端应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推动福建打造东南沿海集成电路新基地。
开放,让“断裂带”变“连接带”。
依托生态、海洋优势,福建吸引来大批央企、民企和跨国公司的目光,大项目好项目争相落地,铸就产业高地。
在福清兴化湾,福建三峡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加快建设,金风科技、江苏中车、西安风电已纷纷入驻。“我们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尽快取得一批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实现海上风电重大装备国产化、福建造。”三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6月,省政府与三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立足福建、面向沿海、辐射全球,共同推进福建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和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预计未来总投资将超2000亿元。
“培育和引进优质大项目,其效应不仅是突破产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而且将带动产业链缺失环节的填平补齐,延伸拓展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真正打造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产业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四海认为,这正是福建加快动力转换接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5年,我省工业投资从4548亿元扩大到8600亿元,年均增长13.5%,千亿产业集群由5个增加到11个。产业结构由“轻”向“重”,产业链条由“短”变“长”,产业规模由“小”做“大”。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向高端化、集聚化发展,发展层次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开放支点撬动发展机遇,福建密切跟踪国际科技、产业发展最新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已呈集聚发展态势。
数字经济,崛起东南。在福州滨海新城的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站在“潮头”上的大数据产业,大幕已然开启:产业园已拥有面向医疗、教育、旅游、位置服务等领域的大数据企业161家,将集聚发展起千亿级的信息化高端产业,打造成为福建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示范区。
5月18日,以“建设新福建·共创新机遇”为主题的国际资本投资福建对接会在福州举行,30个外资重点项目现场集中签约。省长唐登杰表示,福建将坚定不移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鼎力支持外资企业在闽发展。
在全球化竞争合作的洪流中再造优势,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身兼政策与区位优势,福建正加速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迈进。
互学互鉴,开放合作拓展新空间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
29岁的台湾嘉义人林智远,今年荣获福建省劳模称号。
4月27日接受表彰时,林智远激动地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感谢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及两岸公司的栽培,让我有机会成为福建省首批台籍劳模之一。”众多点赞纷至沓来。他说:“‘31条惠及台胞措施’提出,在大陆工作的台湾同胞可参加当地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技术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评选。没想到福建这么快落实了。”
3年前,他第一次踏上平潭这片土地。本只想着通过平潭口岸,将台湾的文创产品销往大陆各地。没想到,这里竟给了他实现梦想的舞台。
在入驻平潭澳前台湾小镇后,他得知,平潭为打造两岸共同家园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非常适合台湾青年创业。于是,他带领一支两岸青年组成的创业团队来到北港村,向村民租了8栋石头厝改造成民宿,并取名“石头会唱歌”艺术聚落,成为当地一大旅游亮点。
去年5月,他受聘进入平潭自由贸易区两岸发展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协助运营与管理平潭台创园、澳前台湾小镇、磹水风韵古村等项目,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和林智远一样,如今在祖国大陆实现人生梦想的台湾青年越来越多。青年承载着两岸交流融合的未来。福建为此先后设立8个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为台湾青年提供创业培训、开办补助等扶持措施,已吸引超过1000名台湾青年前来创业、就业,创办300多家台资创业企业。
来自台北的黄国政在大陆已打拼10多年,如今安家在福建。去年9月,他被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聘为招商中心主任。在他看来,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州不仅美丽宜居、活力无限,也充满机遇。
“2015年,我第一次来福州,就是到江阴港考察整车进口项目,对福州自贸片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印象深刻。”当得知福州自贸片区的招聘信息后,他立即报了名。
在这里,他不仅有施展抱负的平台,还享受和大陆同事一样的待遇。“片区管委会为我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五险’,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黄国政说,他深深感受到大陆对台胞的真心实意。
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福建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福建自贸试验区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探索两岸经贸合作制度创新作为重要使命,合作新平台不断拓展:台湾商品实行快速通关模式,增值电信、全牌照证券公司等对台开放,聘任台湾专业人士到行政企事业单位任职……
虽已走过万水千山,仍需不断跋山涉水。
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厦门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排头兵”。进入新时期,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厦门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海丝和“陆丝”在这里相遇交汇。
厦门海沧铁路货场,一列满载商品的中欧班列向北驶去,在内蒙古满洲里出境,纵贯亚欧大陆,直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由海向陆,不断延伸。一个势头强劲的海陆空交通枢纽正在东南沿海崛起。
目前,中欧(厦门)班列已开通厦门连通阿拉木图、莫斯科、汉堡、杜伊斯堡、布达佩斯等5条线路,且通过海铁联运延伸至台湾地区,形成一条跨越海峡、横贯亚欧大陆的物流新通道。
数据显示:自开通以来截至今年3月底,班列累计发运291列,累计货值46.8亿元。因此,业内人士评价说,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为厦门的开放发展开拓了新的试验田,而“一带一路”建设则为厦门从这一节点向外延伸,提供了放射线,与国际市场间架起一座桥梁。
2017年,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14.5%;实际吸收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36.3亿元,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22.9亿美元,贸易、投资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
海上丝绸之路之于福建,不仅是一条海上贸易大通道,也是一个具有丰厚内涵的文化载体,更是一条沟通海内外民众情谊的友谊之路。大型舞剧《丝海梦寻》先后在联合国总部、欧盟总部以及海丝相关国家演出。“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活动,进一步打响妈祖文化世界品牌。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建成投入使用,成为我国公立大学在海外开办的第一所分校。“闽茶海丝行”从亚洲走入欧洲,海丝成为带着浓浓茶香的共同繁荣之路、和平友谊之路……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兴办厦门经济特区到平潭综合实验区打造两岸共同的家园,从建设自贸试验区到沿着海丝加快走出去步伐,福建开放发展不断打开新空间。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认为,建设美丽新福建,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展现新作为。
承载国家期许,肩负赶超使命,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福建人,在新时代的开放巨潮中,奋力扬帆远航。(福建日报 记者 戴艳梅 王永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