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卫生计生委大力推进健康扶贫成效显著
药师为群众发放药品
福建省卫计委党组书记黄如欣到平和县南胜镇云后村现场查阅家庭签约材料
2016年以来,漳州市卫生计生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福建省、漳州市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卫生计生领域精准扶贫,突出重点任务,大力推进健康扶贫,有效帮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实现精准脱贫。省卫生计生委、市人大、市政协等对我市公办卫生所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健康扶贫重点工作任务的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开展“面对面”健康宣传服务。充分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根据季节特点刊登有关卫生科普知识以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依托乡镇卫生院、村两委、村卫生室等场所,组织乡镇计生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乡医、计生管理员、女小组长进村入户、挨家挨户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扶贫政策与成果的宣传与解读。
提供“家门口”医疗卫生保障。2017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公办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将公办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延伸至村一级,着力筑牢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基本实现辖区群众“大病进医院、小病进基层”的就医格局。截至2018年9月10日,全市规划建设的1628家标准化公办村卫生所已竣工投入使用1334家,在建294家,已开通医保终端967家,今年内可全部建成投用,实现群众诊疗实时结算,享受基本药物免费的医保政策。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2018年8月底,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除死亡、服刑等特殊情况外)全部完成家庭医生签约及健康随访、体检服务。在此基础上,健康指导员、助理员跟踪随访制度,通过电话、建立工作微信息群、QQ群等方式,及时了解群众的健康状况,及时排忧解难,真正把医疗保障和健康宣传服务工作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破解“看病贵”问题。2015年以来,我市医改工作不断深化,先后全面实现公立医院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制度以及医疗机构单病种付费制度,有效降低了群众就医成本。在此基础上,在全市所有医疗机构中实行农村贫困人口“先看病后付费”制度,贫困人口患者在各救治定点医院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定点医院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叠加保险等“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付医疗费用,其余部分由各保险、救助经办管理机构直接向医疗机构支付,确保救治对象方便、快捷享受到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待遇。同时,指定漳州市医院等18个大病专项救治定点医院,确定13种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医疗费用定额标准,开展大病集中救治工作。2017年8月-2018年7月,全市13种大病共累计救治1117人,真正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因医疗费用问题无法就医的困境。
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我市先后通过医疗卫生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和健康扶贫工程(2016—2018年),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标准化建设,并在政策上、资金上向贫困地区倾斜。2016年以来,全市共完成80家贫困村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和平和县秀峰乡卫生院、国强乡卫生院建设,完成投资709万元;市、县财政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资金7800万元,市级下达贫困地区医疗机构设施建设补助经费374万元;2018年已完成诏安县红星乡卫生院门诊综合楼、秀篆镇卫生院住院综合楼、白洋乡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建设投资510万元。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通过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转岗培训等多种途径,为贫困地区培养更多的医疗护理专业人才,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使贫困群众卫生健康获得感更强。提高标准,加大贫困计生家庭支持力度。2017年安排180万元用于补助计生贫困户“安居工程”,安排537万元用于提高全市属低保户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和特别扶助标准,并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纳入第二类医疗救助对象。深化生育关怀,在一家一户帮扶的基础上,稳妥推进“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能人)+计生贫困母亲”“整村推进、规模救助”等运作模式,并进一步整合幸福工程和小额贴息贷款,提高帮扶成效。
建立“六个一”长效工作机制。以平和县南胜镇为试点,拓展乡级卫生计生服务中心工作职能;调整扩充村级计生管理员工作职能,兼任健康指导员;调整扩充村级计生女小组长工作职能,兼任健康助理员。通过优化整合,建立健康扶贫“六个一”工作机制(一户一档、一户一册、一月一会、一月一访、一季一查、一年一评),有效落实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从“寻医问药”到“访贫问苦”、从“守株待兔”到“主动出击”的转变。2018年5月10日,全市落实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暨促进基层计生队伍转型工作现场会在平和县召开,推广平和县健康扶贫“六个一”工作机制和东山县促进基层计生队伍向健康服务转型等经验。
(文/赵木泉郑丽琼 图/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