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村社共建”的长泰探索
初冬的长泰县北蔗山依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内辽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炳文,正和工人们一起忙着将采下的橘子装车。他从1986年开始在这里种植芦柑,2015年在岩溪镇供销社牵头下成立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珪前北蔗”商标。合作社生产的长泰芦柑、状元蜜橘、铁线橙、蕉柑等4种产品,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畅销各地。
“今年7月,合作社又加入由长泰县供销社和岩溪镇石铭村一起成立的安尚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将我们所有成员的产品集中拿到网上卖,并且统一打上‘中国供销合作社’的品牌,我们200亩基地的橘子更好卖了。”陈炳文眉开眼笑地说。
优势互补促发展
供销社为何要和一个村共同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长泰县供销社主任洪春荣侃侃而谈:“供销社从事经营活动多年,形成了不少优势,比如有销售渠道,有大家认可的品牌,有农业技术人员;村两委有组织优势。供销社作为连接政府与‘三农’的桥梁与纽带,如何和建制村合作,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同时增强供销社的发展实力,是当下供销社综合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长泰县供销社与石铭村两委多次沟通后,于今年4月签署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村社共建”,增强供销社与村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共同成立联合社、共同建立新型农村综合服务体系等,由点到面逐步推开。
7月12日,长泰县安尚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石铭村成立。由岩溪镇供销社领办的7家专业合作社与石铭村创办的9家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1200万元,成为联合社的首批成员。联合社是由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愿联合,在县供销社指导下进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提到联合社的成立,联合社理事长、石铭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成一脸兴奋:“我们这16家成员覆盖蔬菜、水果、中草药材、茶叶、食用菌、鲜切花、畜禽等不同产业,有社员600多户,带动和辐射全镇农户1万多人,去年实现销售总额2.7亿元,助农增收2500多万元。联合社的成立,意味着我们村由功能单一的合作社单打独斗,向多领域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共担风险转变,意味着我们村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绿色发展等方面有了新突破。”
他介绍,联合社接下来要做几件事。第一,依法开展成员之间的资金互助,解决成员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第二,和供销社系统的省农资公司洽谈,集中采购联合社成员所需的肥料等生产资料,降低成员的生产成本;第三,通过联合社注册集体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做好品牌化经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联合作战好处多
对原来那些各自为战的合作社来说,加入联合社有哪些好处呢?
上蔡芭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龙发表示,成立联合社的一大好处,是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多了。他打开手机,给记者看联合社11月设立的“今日石铭”公众号。记者看到,这里的“农村特产”平台专门销售联合社成员的20多种农产品。“有了联合社,我们可以信息共享,互通有无。比如,别家的东西不好卖,我这里有渠道,可以帮助卖;或者,我的东西供应不上了,可以到别家拿货。像最近几个月,我就帮另一个成员社卖了五六万公斤的芭乐。”
“好处很多。”文贵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文贵说,“比如石铭村的芋头是明朝贡品,是村里的一个支柱产业。今年秋冬之交,芋头大丰收,但农民最怕增产不增收,量多价跌。联合社成立后,召集我们3家种植芋头的大户开会协商,决定在保证芋头质量的前提下,今年收购价和销售价每公斤统一比去年提高两元,从而避免大家为急于卖货而随便压价。提价后,不但没有影响到销售,3家合作社还帮全村农民增收100多万元。再比如,有了联合社后,我们各个合作社种芋头,统一生产标准、管理标准和质量标准,进一步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每个芋头的重量,联合社通过市场调查,建议各农户控制在1公斤左右,这样更好装箱、更好卖。”
王海成介绍说,石铭村背靠梁冈山,历来是闽南优质中草药材的供应地。联合社成员之一的石铭里翁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在已发展中草药养生保健茶生态生产基地1万亩,精心打造了30多种青草药茶,远销全国各地。联合社成立后,出面与厦门电商泛邦商谈,双方签订了供货合同,月销中草药保健养生茶3000件,总值27万元。“销售有保证,这项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就有保证,农民收入也有了保证。”
岩溪供销社党支部书记黄陆军表示,联合社成立后,供销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各成员社提供规范管理、产品销售、技术指导等多方面服务。比如,供销社多年为农村供应农资,自身拥有县、乡镇和村三级“庄稼医院”。联合社成立后,农技人员不但有针对性地为各成员社进行技术指导,还在石铭村举办了多场测土配方、新肥新药推广、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讲座,为促进联合社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确保产品安全服务。(记者 黄琳斌 通讯员 林少波 张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