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宁德市民族事业发展渐入佳境 畲乡美如画

宁德网2019-01-07 17:05:21

  原标题:看今朝,畲乡美如画 ——我市民族事业发展渐入佳境

【图说福建第七张】【宁德】【移动版】【Chinanews带图】宁德市民族事业发展渐入佳境 畲乡美如画

  福鼎双华畲村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郑凯/文  王志凌/图)

  福安市溪塔葡萄沟,不愧是“醉美”葡萄沟——秀美的葡萄、清澈的溪涧可养眼洗心;清脆激扬的畲歌如天籁动人心弦;奔向小康路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殷实……如今的闽东,像溪塔这样的特色畲村如雨后春笋般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宁德是全国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畲族人口20.04万,占全国畲族人口的四分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畲族同胞与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不忘初心、顽强拼搏,共同谱写了闽东革命、建设、发展的华美篇章,创造了独特璀璨的畲族文化,构筑了广大畲族同胞的共同精神家园。

  老寨古村焕新颜

  “上金贝景区沿途风景秀美、空气清新,穿过山林、湖畔、柚子林、村落,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浓郁的畲家风情,体验感很强。”在2018年12月11日举行的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闽东站)暨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宁德赛区)登山赛上,来自霞浦徒步运动协会的陈先生开心地说。

  上金贝村是畲族建制村,自然环境优越,畲族风情浓郁,畲族文化底蕴深厚,畲族传统习俗保存完好,畲家美食独具特色,是一个富有自然田园风光的畲族古村。但过去该村因交通不便、集体经济薄弱,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

  十多年间,蕉城区相继投入2000多万元着力打造上金贝村“畲家寨”景区旅游品牌,开发建成景观湖、拦河坝等景观。在此期间,随着上金贝村声名远播,越来越多游客纷至沓来,到此游览自然景观、领略畲族文化魅力。声名鹊起的上金贝,先后揽下“全国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宁德市十大最美乡村”等金字招牌。

  上金贝村的华丽转身只是我市特色村寨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特色村寨建设,我市许多畲村整修了传统民居,整治了村寨环境,改善了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现了村寨与自然山水、与民族文化的协调、和谐,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

  目前,在我市已获得国家民委命名、授牌的第一、二批19个特色村寨中,获得全国文明村、国家级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国家级称号21项,获得省级文明村、省级传统村落、省级生态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等省级称号36项。日前,第三批22个特色村寨正在加紧建设。

  文化之光放异彩

  一部电影,一扇窗口,畲族文化原汁原味、光彩四射、魅力无穷。

  2017年6月8日,全国首部畲族题材院线电影《梦归山哈》上映。影片以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为主线,讲述了驻村干部突破重重困难,带领畲族群众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跟随镜头,闽东大美山海景致、流光溢彩的畲族文化尽显魅力神韵,让观影者如痴如醉。

  在闽东,无论是这部以镜头语言诠释畲族文化元素的电影,还是那一场场精彩生动的文艺汇演、一项项世代相传的技艺、一个个畲乡风情的特色村寨,作为“闽东之光”重要组成部分的畲族文化已融入宁德发展的血脉里,推动民族事业不断发展。

  多年来,宁德一以贯之地进行畲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坚持保护为先、传承为基、传播为要、融合为重。加强畲族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畲族文物及文化生态保护,设立传习点(所),培养传承人,打造文旅项目,成果丰硕。其中,提炼畲族音乐、舞蹈、民俗、服饰等文化标志性符号编排的全国首部大型畲族原创舞剧《山哈魂》,获第六届福建艺术节一等奖,并代表福建省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获剧目银奖。

  2015年7月,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首部地方性实体法《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2017年5月25日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查批准,于当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的制定出台为我市畲族文化传承弘扬再添“砝码”。

  目前,我市已有43项畲族文化项目被列入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12个、市级25个。我市积极构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平台,升级改造中华畲族宫(闽东畲族文物馆)、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建设畲族风情园、畲族文化公园,以及100多个民族村文化站。

  同时,引导、支持民族乡村和民族中小学弘扬畲族文化,在“三月三”“四月八”“九月九”等畲族传统节日举办歌会活动,群众性畲族传统文化活动在民族乡村广泛开展,每年民俗文化活动达50多场,连续5年承办福建省“三月三”畲族文化节。

  2018年11月,在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我市代表队共获得竞赛项目22枚金牌、6枚银牌、7枚铜牌,获得的金牌占本届民族运动会设置金牌总数的61.1%。目前,我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已形成蹴球、陀螺等6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优势项目,建成6个训练和传习基地,培养教练员、运动员120多人,运动水平居全省前列。

  特色发展奔小康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经过30多年发展,如今的福鼎市赤溪村山水环绕、空气清新、风景如画。每年村中举办的“凤凰节”、篝火歌舞等畲族节庆活动,以及乌米、畲药、畲酒等畲族特色产品的热销,更让这个畲村愈发热闹。

  “赤溪村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农家乐生意火爆。”在九鲤溪景区开农家乐的“90后”畲村姑娘李海燕和家人对生活充满向往。

  而30年前,作为闽东地区畲族村落之一,赤溪村却是另一番景象。聊起过去的苦日子,村民们仍回忆如昨,“点煤油灯,吃地瓜配野菜,买一斤盐巴都要走2个小时。小病就在山上挖点草药,大病就要村民帮忙抬下山。”

  回首赤溪村的幸福嬗变,村民感叹,是党和政府的扶持,是生态旅游的开发,让赤溪村走出了一条“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小康致富路。随着蝴蝶坪、杜氏生态农庄、天韵生态茶庄园等乡村体验游走俏,赤溪村已发展成为“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年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2017年,赤溪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641元,是1984年的100倍,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如今,畲族同胞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在特色村寨建设的推动下,我市畲族村寨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态旅游发展渐入佳境。蕉城区上金贝,福安市虎头、溪塔,霞浦县白露坑,福鼎市赤溪等特色村寨,均已成为乡村旅游的热点村寨。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餐饮食宿、民族小吃、手工艺品等行业的发展,拓宽了畲乡群众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

  同时,旅游业还带动了畲村传统农业的升级发展,使传统农业变成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定制农业,使其知名度、美誉度和村民收入同步提升。如福安市水蜜桃专业村虎头、武术之乡金斗洋,古田县富达畲村以及霞浦县半月里等,实现了特色产业发展与特色民居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群众就业增收、生态环境保护、民族特色旅游等的融合发展,为民族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阅读
 
编辑:尹小兵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