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泉州九大片区启动改造 业态配套同步提升

泉州晚报2019-01-09 17:47:27

【福建时间列表】【泉州】【移动版】【Chinanews带图】泉州九大片区启动改造 业态配套同步提升

  城市新中心海丝新城渐露雏形

  “泉州人对自己的城市爱之深、责之切。我们将开展‘城市建设提速年’活动,外塑形象,内炼品质,加快提升综合承载力和宜居度,实现城产人融合发展。”在今年泉州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城市建设是民生发展的大事,报告明确提出今年提高新城集聚效应,实施106个新城重点项目,集中力量推进东海后埔、后渚、台商区白沙、晋东新区等片区开发改造,努力把“两江”入海口打造为城市形象高地。大力发展都市型产业,加快建设东海总部区,培育楼宇经济,完善环湾区域的居住、商务、酒店、文教、医疗等功能配套。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一座日渐崛起的海丝新城正成为集聚八方产业、人才和资源的平台载体,朝着生态宜居幸福城迈进。

  蓝图绘就:

  培育都市型产业 以项目推动新城建设

  一座城市的长远发展,关键在于产业的活力。“不能就城建论城建,更要从产业培育来建城市,提升城市价值。”在不久前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都市型产业培育的思路奠定了海丝新城产业布局的方向。

  宜居宜业宜创新,海丝新城美好的建设蓝图正在绘就。近年来,泉州市已委托专业机构作了梳理,并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规划产业空间发展。未来,新城将构建以数字信息、智能科技为战略先导产业,以商贸会展、电子商务、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为主导支撑产业,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教育培训为新型引擎产业,商务服务、大健康、商业休闲为城市配套产业的都市产业体系。

  新城集聚,重在人气。人气的聚集需要完善的生活配套,要提供人才集聚、服务机构入驻的条件,即商住、教育、餐饮娱乐、休闲等潮生活元素,以及科技中介、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记者从市新城办了解到,在新城集聚方面将填补民生短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总投资1389亿元的106个新城重点项目,以实实在在的项目攻坚,提高新城集聚效应。

  城市之美,在于细节。泉州的新城建设,不止有大刀阔斧的英武气势,更有精雕细琢的细致心思。你看,如今海丝新城的雏形已经不断显现:优质资源加快聚集,新行政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泉州公共文化中心即将陆续完工投入使用,城东学园、东海学园等教育配套建设基本完善,海峡体育中心、大型购物中心等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设施陆续完善。东海、城东片区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北峰片区骨干交通基本建成。东海通道、百崎通道、金屿通道等新城重要通道正开展前期工作。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一重环湾石狮连接线、后渚大桥东桥头互通等重点交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环湾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对于未来,充满了无限期待。

【福建时间列表】【泉州】【移动版】【Chinanews带图】泉州九大片区启动改造 业态配套同步提升

  晋江入海口空间形态意向(示意图)

  改造提升:

  组团开发九大片区 功能定位各有不同

  按照组团式开发、体系化推进、标准化配套、统筹化布局的工作思路,泉州市将陆续启动东海后埔片区、后渚片区、城东南滨江片区、北峰西华洋片区、鲤城站前大道西侧片区、台商区白沙片区、洛江阳江新城、晋东新区二体中心片区、石狮蚶江片区9个重点区域片区改造项目,全力打造攥指成拳、山水相融、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两江一湾”城市核心圈。

  九大片区改造提升的定位不同。东海后埔片区用地面积约2000亩,将打造为新型中央商务生活区,加快形成晋江北岸沿江城市展示面;后渚片区总用地面积约2600余亩,将打造为以海丝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形成展示泉州海丝文化的新地标;北峰西华洋滞洪区用地面积约7700余亩,将打造融数字科技、休闲旅游、商务商贸、高端配套为一体的产业集聚高地。

  记者了解到,目前晋江入海口(后埔片区)城市设计和城东南滨江片区深化设计已基本完成;北峰西华洋片区完成初步方案设计;后渚港片区、洛阳江流域综合整治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台商区白沙片区棚户区的城市设计以及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专题规划成果已基本完成,项目安置房一期启动建设,预计2020年6月完成竣工验收;后渚大桥东桥头互通正在进行桥梁施工,计划于2019年7月全面建成;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作为世中运开闭幕式场馆,目前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国际鞋纺城一期总投资约24亿元,包括专业市场和商业中轴,专业市场已投用营业,商业中轴正在进行基础施工。石狮环湾湿地公园项目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三期工程已开工建设,计划2019年5月完工。

  建言献策:

  吸引优质教育资源 加快区域协同发展

  海丝新城加快环湾向湾生长,人气、业态、服务加速集聚,串起了泉州人民更为美好的新城生活。如何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今年市两会,市人大代表、石狮市灵秀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明瑄在提交的《加快推动泉州区域协同发展的建议》中提出,泉州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全面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首先必须加快内部县市区间的协同发展,特别是推动环泉州湾区域一体化建设,增强城市整体实力。建议在强化区域一体化规划的基础上,以推动大型公共设施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建设一批市政交通、文化教育体育、医疗设施重点项目,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黄明瑄建议,推动环湾区域交通一体化,将中心城区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向外辐射。加强环湾区域教育、医疗、文体设施建设,把中心城区集中的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向紧邻的周边县市扩散迁移。通过建设新校区(院区)、分校,或新办市级学校(医院)形式,提高周边县市办学、办医质量。实现医疗、教育资源均衡布局,满足今后区域人口增长需求和城市公共服务能级。同时,高标准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在沿晋江两岸规划沿江绿带时,结合规划布局建设公共体育场、科技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

  市政协委员、民盟泉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余嘉容则聚焦教育,提交了《关于促进环湾新城基础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建议》。她认为,加快环湾新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对于实现人才资源的基础培养和长久储备,助力环湾新城建设以及“五个泉州”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余嘉容建议,在用地方面,应尽快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新区规划控制的学校用地能够按照规划实施到位,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多渠道筹措资金。对于已明确的教育设施用地,必须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治,任何部门不得随意改变规划或处置此类用地。保学位方面,需制定更加精细的设施配套政策以保障学龄居民就近入学,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配套与城市居住空间增长之间的联系,逐步滚动建设,在房地产开发的同时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同步配套到位;基础教育设施与居住用地在空间上具有高度相关性,设施与居住用地的空间关系直接体现了其布局的合理性,建议明确一个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中心、规模适宜、相对稳定的学区网络体系,提供一个明确的学位需求及供给测算平台,保持设施配置的延续性。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提升教育质量是新城集聚的一个重要方面。余嘉容建议建立统一的学校配置标准及达标计划,均衡财政投入及师资配置,按照均衡布局、就近入学原则规划的学校只有在各学校场地设备条件、教学水平及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发挥其使用效益。因此,在积极保障教育设施发展用地、不断优化教育设施布局结构的同时,也要下大力气促进其他综合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建立均衡的学校配置标准。

阅读
 
编辑:尹小兵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