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网消息(宁德晚报记者 林珺/文 通讯员 朱珠/图) 1月10日上午,在福建协和医院的血液科采集室里,宁德小伙陆盛校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我省2019年首例、累计第211例、全国第795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记者了解到,出生于1986年的陆盛校,是屏南县人,目前在蕉城区经营一家服装店,业余时间兼职导游,他阳光开朗,热心公益。2006年,在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读的陆盛校,就开始义务献血,“那时候我是班长,还发动班上的同学一起去爱心献血屋献血。”陆盛校说。因为多年来坚持参加无偿献血和机采血小板,陆盛校曾获得福建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2011年,在福州工作的陆盛校,在一次机采血小板时,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一个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便毫不犹豫的留下了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18年10月,陆盛校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与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没有任何犹豫,陆盛校爽快答应捐献。“我就是一个平凡人,现在能够救人一命,感到非常高兴。”陆盛校告诉记者。
在与家人沟通后,陆盛校的妻子也非常支持丈夫的做法。之后,陆盛校开始锻炼身体,希望以最好的状态进行捐献。1月6日,陆盛校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福州,开始了他的爱心旅程。在注射动员剂等前期工作完成后,1月10日,采集正式开始。当天上午,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陆盛校共计捐献了220毫升富含造血干细胞的血液。
因为经常参与献血和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陆盛校谈笑风生,他说,自己有经验所以不紧张。“能够配型成功就是一种缘分,如果能帮到患者,让他早日康复,就是我新年最开心的事情。”陆盛校说。
据介绍,造血干细胞是人体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治疗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难治性血液病(如再生性障碍贫血、骨髓纤维化)、实体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当前,我国有近百万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其中仅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4万例左右。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有血缘关系的人移植造血干细胞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当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要方式。
2015年以来,我市加大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等相关科学知识的宣传、推广动员力度,进高校、进企业宣传的同时,与中心血站配合,在志愿者献血时,同步宣传相关知识。随着大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了解的深入,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几年,我市每年有200多人加入到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队伍中。包括陆盛校在内,目前我市已有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相关链接>>>
*捐献造血干细胞影响身体健康吗?
从生理上讲:人体血液中有多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们都是有寿命的,多则120天,少则36小时,不断新陈代谢。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复制、更新能力,捐献后1至2周内,血液中各种成分可恢复到原来水平,无损健康。
*如何从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
体检合格后,捐献者应在采集医院连续4至6天注射细胞动员剂,每天1至2次,第5天进行采集。采集是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将造血干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其余血液回输捐献者体内。一般采集1至2次,每次采集50毫升至10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
*如何加入中华骨髓库?
如果您的年龄在18至45周岁,身体健康(符合无偿献血条件),您可与所在地红十字会(省级分库)联系,在当地的采血点采集6ml至10ml血液,经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检测,把相关资料录入到中华骨髓库数据库中,这样您就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了。若配型相合,在55周岁前都能实现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