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运拉开帷幕。往年,在厦工作的外地人一到此时便忙着订票,准备返乡过年;今年,情况有所变化,携程等平台数据显示,厦门成为反向春运的十大热门目的地之一。
反向春运,即父母从老家“逆行”到子女工作生活所在地过节。专家分析,反向春运减少了家庭路费支出,减轻了铁路部门运力紧张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城市餐饮、旅游等行业的消费,实现“多方共赢”。不过,也有人认为,城市未必承接得住“逆行”人流,服务可能不到位,需要做好规划。
与春运人流反向而动
今年32岁的石春华是江西人,大学毕业后留在厦门集美的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往年,他都是返乡与父母一起过春节。“我要先从厦门坐动车到上饶,动车节前大多只剩无座票,到上饶后还要再转乘汽车回老家铅山县,往往要在路上折腾一整天才能到家。”他说。
今年,他打算不回老家过年。“与其在路上折腾,不如把父母接来。”石春华说,上饶到厦门的车票相对宽松,而且他去年在厦门置业,住房条件已允许一家人在这里团聚过年。他的父母,将在本月底来厦门。
如果说石春华是回家不便,被动留下,林建成则是主动选择留下过年。
三年前,林建成在同安创办了一家外贸型的健身器材企业,主要客户来自印度、埃及等亚非国家。“客户没有春节放假的说法,所以我们也要忙到农历正月。”林建成说,为此,他打算把父母接到厦门过年,既让他们体验一下城市的别样年味,还能让一家人多一些相聚的时间。
老家在重庆合川的林辉,是一名外卖配送员,与妻子在厦门打拼了两年,目前租住在湖里区。去年,林辉夫妇把在老家上学的孩子接过来过年,一家人都很开心。今年,他们还是打算把孩子接到厦门。“节日期间外卖配送费比平时高不少。”他说,把家人接来过年,既不耽误工作,也能减少开支。
来自携程的数据显示,今年,厦门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共同入选了反向春运的十大热门目的地。携程机票业务部福建地区业务经理谢沂沛说,“四老一小”订单显著增长,不少人把双方父母都接到身边过年。
融入城市后的归属感
“父母来厦门过年,让我的春节假期变长了不少。”石春华说,反向春运不但节省了自己返乡过年在路上耗费的时间,而且由于父母的职业是教师,可以节前提早来、节后晚走,因而感觉春节假期非常充裕。他安排父母节前到南普陀寺、鼓浪屿逛逛,节日期间还打算带他们去环岛路看焰火,体味一下闽南的年味。
对于林辉来说,反向春运主要是减轻经济上的压力。“我们回家过年,车票难买不说,花销也大。”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夫妻俩来回一趟的车票,加上走亲访友,数千元打不住。而孩子从重庆到厦门的动车票很好买,机票还有折扣,几乎比火车票还便宜。更重要的是,在厦门过年,意味着节日前后可以继续工作,不影响收入。
日前,铁总副总经理李文新表示:“我们希望也乐见反向春运成为新趋势,让铁路运力运用更加充分,旅客出行更加通畅。”据统计,铁路部门对非传统热门方向列车票价进行打折优惠,传统高峰方向的反方向客流每年增长9%左右。
“父母到子女所在的城市过春节,反映了人们观念的改变。”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从更深的层次分析说,这不仅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结果,也体现了大家融入城市生活后“以城市为家”的归属感。在他看来,这是社会结构从乡土社会向契约社会变迁的结果。
还需更多规划和保障
当然,反向春运并非适合所有群体。
石春华的同事去年也曾把在农村老家的父母接到厦门过年,但由于老人在城市没有亲朋好友,语言不通,环境不熟,独自出行也不方便,节日期间闷闷不乐。今年,就不忍心让他们再到厦门,仍由年轻人返乡。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在厦门工作的外地人来说,他们都在老家有“根”。大家可以把父母接来,但是不可能把爷爷、奶奶等亲属都接到厦门。因此,目前,回家过年仍是主流。
此外,反向春运还受到一些现实因素限制。比如,对于没有个人住所或租住条件较差的务工人员来说,接家人进城过年的意愿就不太强烈。
专家认为,接家人到城里过节,城市未必承接得住,服务也可能不到位。比如,在一些城市,家政、餐饮业等行业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定期流动,会出现周期性萧条,在春节期间出现“空壳化”。此外,还需想办法克服老人因没有交际圈而带来的心理孤独感。
这不仅需要社会、企业助力,更需要相关部门做好规划,让远道而来的家人融入城市和社区生活,欢欢喜喜异地过年。
甘满堂表示,鼓励反向春运,还需要出台更多措施,从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及职业生涯上升渠道等方面,保障在城市打拼的群体“努力付出就有回报”。(记者 潘抒捷 实习生 王艺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