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龙岩发展综述:乘改革开放之风 扬苏区发展之帆

福建日报2019-01-24 12:24:52

【福建时间主推】【龙岩】【移动版】【滚动新闻】【Chinanews带图】龙岩发展综述:乘改革开放之风 扬苏区发展之帆

  1997年,龙岩召开撤地设市庆典大会。

【福建时间主推】【龙岩】【移动版】【滚动新闻】【Chinanews带图】龙岩发展综述:乘改革开放之风 扬苏区发展之帆

  开展仪式当天,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龙岩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詹昌建观看展览。

  40年的风雨征程,龙岩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市综合实力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民生条件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如今的红土地,已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风清气顺 改革发展显成效

  1996年6月,国务院同意福建省撤销龙岩地区,设立龙岩地级市。1997年,县级龙岩市撤市设区;2014年,永定县撤县设区,龙岩中心城市不断扩大。

  改革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40年来,龙岩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开展了一系列党建活动,如“三严三实”专题党课、“两学一做”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汇报会”等,初步形成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工作的“龙岩模式”。此外,持续推行“168”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六要”群众工作法和乡村干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制度,选派五批1.8万名机关党员干部到“双薄弱”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

  目前,龙岩已经打造了“红土清风”党建品牌,依托互联网+,各级党组织打造党课新模式,新罗区西安社区党支部书记章联生开设“章口就来”网络直播,吸引网络关注1.8亿人次。

  法制建设方面,在“依法治国”的时代中,龙岩“两推一选”工作经验成为全省典型;“龙岩客家家训”专题片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展播;龙岩在全省率先建立综治负面清单信息管理系统;生态司法“龙岩样本”在全国推广……这是老区法制建设所取得的一项项成绩。

  风清,才能为发展来带加速度。据统计,从2012年12月至2018年10月,龙岩市纪检监察机关加大“打虎拍蝇”力度,处理了处级干部案件116件、科级干部案件840件、一般干部案件985件和其他案件4782件。

  这一切,都为脱贫攻坚等任务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0年来,龙岩脱贫攻坚工作沿着道路奋勇前进,取得决定性进展。2014年2月,龙岩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精准扶贫,启动精准扶贫识别工作,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根据贫困对象识别结果,开展“生存救助、就业辅助、生产扶持、住房建助、医疗援助、就学资助、科技帮扶、社会捐助、结对扶助”等九项精准扶贫到户工作。贫困户减少了,老区群众的生活有了新的期望。

  奋勇争先 经济社会齐发展

  2017年,龙岩市财政收入达274.24亿元,比1978年增长313.7倍;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67.49亿元,是1978年的70.7倍;人均GDP 由1978年的245元增加到2017年的82258元……一个个让人目不暇接的数字背后,是40年来龙岩经济实力增强最直观的体现。

  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在壮大主导产业上,龙岩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等重大战略机遇,推动制造业平台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促进工业由规模增长向创新增效转型升级。当下,以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烟草、纺织、建材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光电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等产业正迅速壮大。2017年,全市拥有百亿产业8个,规模以上“365”重点产业实现总产值2338.46亿元,总量首次突破两千亿元。

  40年间,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龙岩经济呈现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的新格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民营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并于2002年超过公有制经济,到2017年约占66.2%,逐步成为龙岩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与经济繁荣相伴的,是社会的飞速变迁。龙岩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由1982年的9.3%上升到2017年的55.7%,基本实现了由城乡分割向城乡协调发展的转变。与此同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新建了龙岩大道、人民路、龙腾路、华莲路、莲西路,改造或拓宽了中山路、城东路、罗龙路;建成了人民广场、街心广场等,完成了主要街道的夜景工程和主要地段的绿化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交通方面,形成立体交通网: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干线、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南三龙铁路等的开通,使得铁路网不断扩大延伸;连城冠豸山机场的通航,为闽西发展插上“翅膀”。

  社会发展了,人民的腰包也鼓了。数据显示,龙岩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34元增加到2017年的33022元,房子越住越好,居家设备越来越智能,桌子上的菜品日渐丰富,出行由一辆自行车变成了一辆轿车……个体生活的变化,折射出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绿色先行 苏区迸发新活力

  固守农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辛勤耕种,是过去闽西农民的真实写照。40年巨变中,改革之风吹进农业,如今的闽西种植结构优化,高附加值农业壮大,漳平永福杜鹃花基地、上杭庐丰蔬菜大棚、连城红心地瓜基地、武平桃溪标准化无公害茶园等现代农业集聚区的建立,使现代绿色农业之路越走越宽,农村经济开始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的方向发展。2017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5.22亿元,比1978年增长7.9倍。

  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龙岩以信息进村入户为基础,充分发挥手机农务通,推进农业信息发布及时化,应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购销农产品,推进农产品营销网络化,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迅速扩大。

  绿色发展,还显现在青山绿水之中。龙岩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柳村无柳,河比田高”,是当时以河田为中心的水土流失区生态恶化、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1983年,省委、省政府把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列为全省的试点,动员组织群众上山治理水土流失,拉开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的序幕。1999年、2001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先后两次专程到长汀视察、指导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数十年间,几代长汀人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创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和福建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

  改革,在于勇创新。2001年,龙岩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造了林改的“武平经验”。随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在全国推开。

  敢于人先,继往开来。2002年至今,龙岩全市完成造林绿化47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01年的73.1%提高到目前的78.9%。在认真总结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林改“武平经验”之上,打造治理经验“升级版”,用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在新的时代,闽西原中央苏区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以踏实肯干和勇立潮头的决心,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迈进。

阅读
 
编辑:尹小兵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