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厦门千年古村的年味特别地道

厦门网2019-02-03 13:18:22

【厦门】【移动版】厦门千年古村的年味特别地道

  村民在家中自制炸枣。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兰京;图/厦门日报记者林铭鸿)油香、麦香、肉香……前日上午,农历大年廿七,记者刚走进“千年古村落”同安铺前村,便闻到浓香四溢的年味。漳(州)泉(州)古官道旁的人家,打开大门,支起炉灶,架起油锅,动手准备起自家的年货——炸枣、发糕、五香、封肉。

  夫妻、母子、婆媳,结成伙伴,撸起柚子,围坐炉前。你和面,我炸枣,你卤肉,我配料,你打蛋,我发糕,好不热闹。这,就是他们眼中不变的年味。

  全家出动做炸枣讨个吉祥喜庆

  上午10时许,从南门桥拐进铺前路,路口立着一个牌坊。灰黄的石头满是历史的痕迹。这是明代金门琼林蔡宗德妾杨氏贞节坊。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介绍,这也是全国首座为妾树立的石牌坊。此时,飘来阵阵油炸香味。我们闻香而去,来到碧岳铺前里66号,大门敞开。

  36岁的叶志勇坐在油锅前,娴熟地捏起糯米团,一撮一转,形成一个窝,包进黑芝麻馅。一个炸枣的雏形就在他的手里成型了。叶志勇打小就跟着父母做炸枣,在他的记忆中,年味就是炸枣的甜糯。

  和面团是个力气活。“男丁就是做炸枣的主力。”叶志勇说,以前,家里开店,一天能卖上千个炸枣。现在,虽然没开店了,可邻里亲友还是喜欢他们家的炸枣, “好吃的秘诀在原料的比例。”

  油锅旁站着他的母亲——64岁的李秋菊。“嫁进叶家,炸枣做了三十年。”油热后,她放入糯米团,用漏斗勺轻轻地滚动糯米团。直到金黄色后,一个个外酥里糯的炸枣就出锅了。香味将周围邻里吸引过来,你一个,我一个,吃起来。

  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介绍,炸枣在同安盛行,与此处农耕发达有关,多有番薯、糯米等制作原料。炸枣,取“早”之意,有“早生贵子”的寓意。每逢重要日子,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炸枣、发糕等。

  古驿道热闹不减同安小吃齐聚

  除了炸枣,同安“三宝”还有封肉。阵阵肉香从碧岳铺前里73号飘出,68岁的黄芽兴夫妇正在制作自家的拿手菜——同安封肉。香菇、板栗、虾米,一一被塞进方块状的三层肉内,再浇上秘制的卤汁。随后,放进冰箱,“过年亲友来了,拿出蒸,就是最地道的招待。”

  春节,在闽南,亦有吃发糕的习俗,有年年发财之意。73岁的叶国平是远近闻名的糕点师傅。他做的发糕,又蓬松,又好吃。“唯一的诀窍就是真材实料。”他说,这样有诚意的发糕,定能讨个好兆头。

  其实,从铺前至东岳,长约1公里,是漳州府到泉州府古官道。宋代就存在,且很热闹。“古时,官道人来人往,两旁商铺林立,热闹。卖本地最有特色的食物,自然是首选之一。”颜立水说,如今,这一带小吃众多,与此不无关系。

  碧岳社区铺前村是远近闻名的古村落。名字由来,颜立水说,就与古官道有关。官道,也是驿道,是古代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古时,驿道上有县埔,当时,同安的县埔就在今南门桥附近,铺前村就在同安县埔前。

  名片

  铺前村

  铺前村位于同安区城中内,东与五显镇交界,西邻凤山路;有着1400多年历史,文化遗迹众多,仅古官道两侧分布了近20处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以文笔塔为核心,周边是厦门地区文物古迹遗存密度最高且无断代的历史文化区,蕴藏隋末始建的天兴寺、唐代建的东岳庙、宋代修建的郡马府、元代叶郡马夫妇合葬墓、明代凤山钟秀坊等,是一个展示“古同安今厦门”文化底蕴的窗口。由于地理位置关系,辖内有大量地道的同安小吃,如古早味满煎糕、古早味拌面扁食、水煎包、海蛎饼等,吸引了无数岛内外食客,堪称吃货们的天堂。上月,铺前村被列入第一批福建省“千年古镇(古村落)”候选名单。

阅读
 
编辑:尹小兵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