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厦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休闲农业增长快乡村旅游人气旺
经过多年努力,厦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出现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行业精品。图为翔安大帽山景区。(记者张奇辉摄)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厦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迎来客流高峰。据市农业农村局昨日公布,全市乡村休闲游接待客流68.7万人次,增长21.2%,总收入0.9亿元,增长22.1%,平均每人消费约131元。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正是厦门立足自身实际,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开出的一剂“良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从土地、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进行扶持,大力促进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深度结合,助推厦门休闲农业项目转型升级。经过多年努力,厦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变“输血”为“造血”,以大帽山境、大宅社区火龙果等为代表的一批高质量、高标准行业精品脱颖而出,成为厦门旅游的新旗帜和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特点1 “靠山游”为主导
能不能留住人、能不能促进消费,是衡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准之一。据市农业农村局分析,“五一”期间的乡村旅游呈现出以“靠山游”为主导的趋势。尤其是同安区和翔安区,旅游人潮以游山为主要出行方式向外辐射,带动周边农业游、乡村游。
数据显示,“五一”期间仅翔安香山景区就接待乡村游客约12.7万人次,乡村游新兴目的地翔安大帽山景区接待游客约2.7万人次,同安顶村村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
特点2 农家美食“吸金”
农家美食也是乡村游“吸金”的主要项目,到岛外农村品尝自产蔬果、土鸡土鸭,自助烧烤野炊、钓鱼烹饪,到澳头、欧厝、大嶝岛渔村吃海鲜,成为许多游客的假期首选。
“五一”期间,仅澳头社区就接待游客2.2万人次,海鲜馆等特色农村餐馆生意火爆——厦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重新演绎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故事。
部署
将在四个方面下苦功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随着越来越多精品项目的问世,厦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始向更高、高强的目标全力冲刺。市农业农村局方面昨日透露,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今年厦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在发展特色农业、强化项目带动、强化基础建设和引导规范管理等四个方面下苦功,继续推进产业升级,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
具体来说,市农业农村局将通过借鉴推广本市及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探索鼓励政策,持续抓好“一村一品”,支持各区发展以特色农业生产为基础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进一步带动农业增收。
强化项目带动,重点在于持续推进大帽山境、香山乡苑、田园竹坝等市重点休闲农业项目,同时借助优质企业成熟的经营团队和管理模式,持续策划打造一批中高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利用厦门市丰富的外地游客资源,将游客留下来,让游客住下来,并鼓励企业与当地村集体和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强化基础建设,关键是把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通过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等“一革命四行动”,全面改善农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环境。
今年结合旅游、休闲农业、养老产业规划,厦门市将加快实施一批风景道、生态路、旅游路等道路建设,争取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0公里以上;同时加快推进农村自来水进村入户工作,加快实施老旧管网改造,有效解决乡村旅游项目用水难问题。
引导规范管理,落点在两方面。一是完善标准;二是培育人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将征求多方意见,在《厦门市休闲农业示范点认定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休闲农业行业标准。同时,根据2017年出台的《厦门市2017-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在2020年底前全市每年重点培训5000名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农村带头人,休闲农业培训专题也被纳入了培育重点专题。因此今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将针对休闲农业从业者,着重融入服务接待、教育解说等从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厦门日报记者林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