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率先出台防控指南,推动120个省级重点减排项目,借助生态云构建联防联控一张图——福建:防治臭氧污染先行一步
8月,福建一年中最热的时节,然而比天气更火热的是全省上下开展的“臭氧防控”。率先出台臭氧防控指南,推动120个省级重点减排项目,借助生态云构建联防联控一张图……在全国均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福建从顶层设计着手,打出组合拳,对症下药治臭氧,让蓝天保卫战朝着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夯实顶层设计强调标本兼治
福建空气质量长期保持优良,位居全国前列,臭氧浓度总体保持优良,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何还要盯紧臭氧不放?“不能掉以轻心,或心存侥幸,必须未雨绸缪,精准施策,像抓雾霾治理一样抓臭氧防治。”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坦言,去年以来,受不利天气、污染物远距离传输、产业布局以及本地污染排放等因素影响,臭氧浓度有所上升,成为“拖累”空气质量的突出因素,特别是沿海区域臭氧污染问题凸显。
几年来,从源头上预防大气环境污染,福建坚持对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要求,实施比国家更严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治理要求。面对臭氧难题,能否先行先试,探索一条可行之道?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持久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5月,福建率先出台《福建省臭氧污染防控指南(试行)》,根据各地气候、地形和产业结构等特点,强调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提出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到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要求。
随后,省环保厅、发改委、经信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福建省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构建完善职责明晰、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的臭氧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力争VOCs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
为补齐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标准欠缺的短板,我省还制订了印刷行业、工业涂装工序、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等3项强制性地方标准,即将印发实施。
与此同时,我省还把臭氧整治列入环保“三合一”督察的重点,对存在推进不力、整改进度严重滞后、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的问题依法依规予以问责追责,夯实地方党委政府臭氧污染防治责任。
压力传导,各地围绕空气质量改善的核心,以臭氧污染防控为主攻方向,相继出台空气质量改善或达标计划,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履行行业指导和监管职责、企业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防治工作格局。
120个重点减排项目推动精准治理
“截至目前,已完成精准治理项目50个,完成减排比例38%。”指着大气环境精准治理减排项目调度表,省环保厅大气处负责人说,在各地上报的基础上,省环保厅筛选出120个省级重点精准治理减排项目,实行定期调度、通报、预警、督办、约谈等制度。据初步统计,这些重点项目建成可形成VOCs年减排量近万吨、NOx年减排量3000余吨,符合福建臭氧污染防控的科学比例。
靶向防治,对症下药。各地针对重点污染源协同管控VOCs和NOx,盯紧重点行业,盯牢重点企业,推动臭氧防控做精、做准、做实,并向纵深发展。
福州市优化产业布局,严禁引进污染严重的项目;对福清江阴工业区化工、制药、合成革等行业及闽侯汽车城VOCs进行综合治理;深化环罗源湾钢铁行业整治,减少NOx排放量。
厦门市通过分行业分阶段整治,目前已开启第三阶段对船舶制造维修、橡胶制品、制鞋和工艺品4个行业的整治。市政府已安排VOCs治理专项财政资金6000多万元,对通过验收的企业给予补助,切实调动企业治污减排的积极性、主动性。
泉州市严格新改扩建项目准入,VOCs排放实行等量或倍量替代;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制鞋、纺织印染等重点行业VOCs治理;进一步提升泉港、泉惠石化园区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水平;推进工业锅窑炉环保升级改造。
莆田市深化对市区制鞋、包装印刷、涂料、橡胶、化纤、家具等重点行业的VOCs治理;推进工业锅窑炉等环保升级改造,减少NOx排放量。
漳州市以涉VOCs家具行业企业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铁腕执法,推动家具行业企业涉VOCs工段密闭操作实现有机废气全收集全处理,定期更换废活性炭,并严格落实废油漆桶、废漆渣、废活性炭等危废规范化暂存、处置。
宁德市以漳湾区域为重点实施防控,强化漳湾工业区电池制造、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VOCs治理,确保治理设施稳定运行;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钢铁环保升级改造,削减VOCs、NOx排放。
我省还开展全省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强化对漳州市、泉州市、莆田市等重点区域废气排放企业的执法检查,营造执法监管的强大攻势和高压态势,共检查涉VOCs排放企业2000余家,依法依规严厉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借助生态云打造联防联控作战平台
“环保、气象部门经过会商,预测福州、漳州、莆田可能出现臭氧轻度超标,请你们立即启动轻微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盯牢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做好防控……”8月12日,在对三个地市发出臭氧轻度超标的预警信息后,省环保厅立即通过福建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即生态云平台),根据预测的臭氧超标程度、大气污染传输路径和过程、各地污染源分布,结合风向、太阳辐照、降水等气象条件变化,对三个地市分别作出详细精准的防控部署。
据介绍,该平台已接入大气超级站和空气自动站空气质量监测、气象部门气象监测、国省控重点废气企业等大气环境管理相关数据,每天生成223万条数据。
“织密大气防控一张网,构建联防联控一张图。”相关负责人坦言,臭氧具有长距离传输的特点,福建石油、化工、涂装、制鞋等VOCs排放量大的企业,以及火电(含热电、自备电站)、钢铁、平板玻璃等NOx排放量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区域联防联控尤其重要。
为此,省环保厅依托领先全国的生态云平台,利用大数据管理技术分析决策、会商研判、指挥调度,扎实做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在治本上,全面掌握区域发展水平、空气质量、产业分布、污染排放等状况,精准发现变化情况和原因,进一步明确发展战略重点、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建立联防联控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将环湄洲湾、厦漳泉、环罗源湾-三都澳等三个区域作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的重点区域,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防治。
在治标上,开展省级区域72小时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精准推送环境质量监测预报和“红黄蓝”分级预警;通过生态云平台大数据分析,抓住环境质量波动大的区域、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等“关键少数”进行重点监管,必要时,省级统筹各地执法力量予以支持,确保各项管控措施落地见效。
“一旦发现预警信息,一竿子插到底,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控,今年已成功消除几例轻度污染。”相关负责人坦言,呵护蓝天“气质”,不能靠环保部门“单打独斗”,需要部门联合作战,需要社会共同参与。
如今,全省58个县级城市空气质量实行实时发布,百姓可随时查询和举报,让大气污染无处遁形。一些企业也纷纷主动加入臭氧污染防治。“我们公司投入600多万元用于环保设备更新升级,每年运行费用还得将近百万元,但是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值了。”晋江市华联印铁制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指着从德国KBA公司引进RTO技术的废气处理设备说。上市企业三棵树涂料也主动淘汰工艺相对落后的旧设施,投入数百万元从国外引入一套先进设备,通过“沸石转轮+蓄热氧化燃烧”工艺,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VOCs,实现完全达标排放。(福建日报 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