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加码”推进抢滩自贸试验新高地
去年,迈向“2.0时代”的福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新推出54项创新举措,其中首创15项,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在代表委员们看来,118.04平方公里的福建自贸试验区,已经是深化改革“试验田”和制度创新“苗圃地”。对标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动自贸试验区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他们献计如何“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提升创新系统集成
自贸试验区从来就不是地方的“自留地”,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而是制度创新的高地。
挂牌三年多来,福建自贸试验区已推出实施300多项创新举措,包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照一码等重大举措,6批136项创新成果由省政府发文在全省复制推广。
列席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黄茂兴认为,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新时代,最核心的任务还是制度创新。
这其中,不能忽视的是创新的系统集成。“从我们的调研来看,有些创新举措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实效,政策间、地区间、部门间壁垒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黄茂兴坦言,这方面要结合福建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企业诉求进一步进行探索。
省政协委员、福建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伍长南也指出,目前自贸试验区一些改革措施不配套、不协调,碎片化问题比较突出。
以行政审批领域改革为例。他建议,要推动关联、相近类别审批事项全链取消、下放或委托,在并联审批系统基础上,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改革,完善投资体制“四个一”改革和“多评一表”“多图一表”服务体系。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被视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0版。省政协委员、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杨展鹏建议,在单一窗口建设中,可将系统接入主体拓宽至银行及人行、外管等监管机构,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数据互联互通,为企业提供涵盖海关、检验检疫、账户开立、跨境结算、结售汇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推动“互联网+外贸+金融”深度融合。
放大产业集聚效应
造成企业对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有感度”不足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区内原有产业基础薄弱、创新缺乏载体,没有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如何做好自贸试验区的招商引资,筑实产业链条,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意识到只有把机制创新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相结合,自贸区的溢出效应才能得到最大发挥。”省人大代表,仓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梁栋说。
他介绍,虽然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内南台岛区块已聚集了金融、贸易、融资租赁等类型众多的现代服务业,但优质产业所占比例较低,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明显,金融创新步伐不够有力。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围绕两岸金融服务创新、会展专业化服务、商品展示交易三大功能定位,推动一批重点优质项目落地,加快平台建设。
省人大代表、华侨大学地方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戴仲川给出了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几条路径:一是大力发展进口跨境电商,在进口便利化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二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破解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瓶颈;三是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切实降低企业行政成本。
伍长南委员建议,自贸试验区要立足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对台经济合作优势,注重区域与产业统筹,有序引导三个片区产业分工合作、实现差异发展。此外,还可探索“区内注册、区外运营”模式,促进自贸区政策向区外延伸拓展,与区外产业合作与互补,增强自贸试验区协调、联动、差异发展的内生动力。
深化对台先行先试
福建自贸试验区“因台而设”。在自贸区战略框架下探索对台合作新路径,具有重大而长远的现实意义。
据介绍,作为实验区、自贸区双区叠加开放区域,下一步,平潭将从公共服务便捷、投资贸易便利、体制机制顺畅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为扩大自贸平台流量,平潭提出打造“自贸+”服务平台,做大流量、做旺人气。此外,还将积极争取采信台胞职业资格、扩大台湾医疗器械准入、扩大采认台湾商品检验检测结果、金融扩大开放等政策落地生根。
省政协委员、民革福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董良瀚建议,推进民间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台企台协作用,加强福建自贸试验区与台湾相关产业、园区的对接合作。同时,扩大厦门自贸片区与高雄港的港务合作,共同繁荣海峡国际中转市场,共享“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遍布三个片区的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有力助推台湾青年入驻创业,为两岸关系注入新活力。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福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陈美琼建议,各片区青创基地应改变现有园区多是综合性创业园区的状况,根据台湾创业青年的特点,设立主题式创业孵化中心,如跨境电商孵化中心、文创孵化中心、演艺孵化中心等,既满足台湾创业青年小规模起家的需求,也可以形成互助环境,帮助台湾青年提升创业技能,并以此基地为样板,做好对外扩展的基础。(记者 郑璜 林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