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综合治水治出美丽闽江源
统筹资金,把钱花在刀刃上
春日暖阳下,濉溪流水潺潺,人行岸上,如同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
建宁,地处闽西北、武夷山脉中段,是千里闽江的源头。
生态文明,试验先行。近年来,建宁县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按照“综合治水试验县”建设实施意见,围绕“全县域、全流域、全方位”治理的要求,编制实施综合治水三年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建设,取得成效。
建宁县都溪黄埠友兰河道整治工程总投资2230万元,综合整治河长4000米,新建护岸3000米,去年3月份开工,经过一年建设,目前已完成全部投资。
水利重点项目的有序推进,是全面构建安全水利、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扎实打好综合治水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建宁县根据水利投资政策、方向,统筹整合各部门涉水项目、资金、技术力量,针对不同流域水系,打出一套综合治水组合拳。
“项目资金分配不再撒胡椒面,把钱花在刀刃上,为全方位、全流域的水利建设项目带来了动力。”建宁县水利局局长柯国华介绍,去年综合治水计划实施重点水利项目16个,计划投资1.41亿元,已到位补助资金0.67亿元。
保护河道,企业不做旁观者
在建宁溪源乡,“企业河长”陈建成带领工人们,热火朝天地清洁河道。
溪源乡是国家级生态乡,河流总长45.3公里,主要由楚溪、隔溪、鱼落溪、上坪溪4条主河流组成。溪源乡生态立乡、生态治河,是建宁县全民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河长制的一个缩影。
在黄坊乡仍田村,河道管理员丁运仔正对着河道进行巡查。“都养成习惯了。早晨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骑上摩托车,沿河绕一圈——河面有没有污渍,岸边有没有垃圾,河道管护区内有没有采砂、取土等违规行为……这些都得管。”他说。
近年来,建宁县以创新河长制为突破口,“乡村河长”“企业河长”“田园园长”“小溪溪长”“水渠渠长”多元共治,打造线上线下互动督查、部门联合定期检查、企业之间交叉巡查的立体化监督体系。
“保护河道,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不是旁观者,而是守护者。”建宁县禾丰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仁晖说,今年初开始,厂房后边的这条河道,大概1000余米的范围已由他们认领,企业安排了6名管理人员,每天一人值班。
目前,在123名各级“河长”的助力之下,建宁县初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目标。
创新模式,水利扶贫添福音
在建宁县黄埠乡,贫困学生上学可获资助,贫困村每年得到固定金额的集体收入。这样的好事,是怎么做到的?
原来,建宁县积极创新,探索出一套以电站增效扩容助推精准扶贫的机制。
以黄埠乡桃路际电站为例。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kW,改造后装机2×320kW,增效扩容改造工程概算总投资185万元。现已将全乡7个村的扶贫发展基金100万元,以量化折股分红方式,投入到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中。收益资金,每年优先提取10万元作为教育扶贫基金,由各村及中小学在每年9月15日前,组织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在校学生申请助学,筛选公示后进行结对助学。然后每年将电站纯收益的30%分配到各村,各村所分红利的40%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民生工程,60%用于扶持精准扶贫户发展生产。同时,将分红资金的10%,作为水利基础设施修复管护资金。
无独有偶,水利创新扶贫机制也为里心镇的贫困户带来福音。该镇成立九华山水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800万元。为搭建扶贫工作新平台,拟将扶贫基金200万元投入公司运营,每年在公司盈利中,按照年利率不低于6%的标准,从收取的自来水费中优先提取12万元作为扶贫基金利润,用于全镇“两无”贫困人员分红,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在利用水利创新扶贫机制的同时,建宁县全力打造生态良好、宜居秀美的城市绿色慢道,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的好去处。
“开展综合治水工作,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以改善百姓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生活的满意度为目的。”柯国华说。(陈晓星 曾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