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舆情智库    
厦门5G个人用户已达到119万户 开通5G基站4167个
2020-11-18 12:44:41来源:厦门网编辑:尹小兵责编:胡晓萌

厦门5G个人用户已达到119万户 开通5G基站4167个

  厦门移动建设5G基站,实现智慧码头5G网络全覆盖。

  厦门网讯 (厦门网讯 海西晨报记者 胡毓娇 通讯员 吴明锘)10月31日是5G商用一周年纪念日。目前,厦门5G个人用户已达到119万户。随着以5G等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截至10月底,厦门共建成开通5G基站4167个,实现对厦门岛内密集城区、岛外核心城区和重要园区的基本连续覆盖;累计完成5G建设投资10.14亿,超前完成了2020年度5G建站目标。

  5G行业应用爆发式增长

  5G作为“新基建”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新基建”发展的“牛鼻子”,也是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底座”。随着5G网络的普及,个人用户和行业应用将呈爆发式增长。

  在行业应用方面,各基础电信企业积极聚焦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港口、智慧能源、工业互联网领域,开展5G试点应用,打造多种5G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其中,厦门电信利用lampsite+SVA技术实现眼科中心“智慧运营”、打造了宝龙一城5G+MEC智慧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厦门移动“城市公交综合智慧系统项目”作为唯一一个城市内交通项目,正式入围交通部科技示范项目;中远海运“5G智慧码头”项目获批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的2020年新基建工程项目。厦门联通建立BRT快速公交5G智能网联示范段,展示了5G网络环境下的BRT智能网联示范应用场景。

  力争建成5G基站超两万个

  5G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将发挥巨大作用。

  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5G建设。今年4月,厦门市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并由厦门市通信管理局牵头协调推进5G网络建设,各区政府同步成立5G网络建设工作专班,全面加快5G网络建设。

  接下来,厦门市通信管理局将精心部署落实厦门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任务工作,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推进5G网络规划建设和实施千兆光网城市建设,推动5G大规模的商用部署,进一步做广、做深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力争至2022年底,全市建成5G基站超过2万个,实现乡镇及以上区域、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同时,充分发挥信息通信业“一业带百业”、支撑和杠杆作用,利用5G技术的三大优势,推进5G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发展,不断研究开发5G新应用和产业应用示范,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

  打造工业数据安全开放典型应用

  厦门将依托工业大数据中心、工业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等基础设施,协同厦门市大数据安全开放平台,持续征集并挖掘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的工业数据的各类应用场景,探索工业数据安全开放试点示范。记者从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未来,厦门将重点聚焦工业数据金融、工业供应链、智能装备预测性维护、产业链协同制造等方向打造工业数据安全开放典型应用。

  这些年来,厦门持续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即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的融合。在此基础之上,作为“新基建”重要组成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经验也成为厦门的核心新业态。目前,厦门围绕工业互联网应用培育、平台建设、生态营造等多个方面全面布局,构建工业互联网新生态,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

  工业互联网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也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不少企业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的创新运用,以数字化技术为传统产业赋能。

  “工业互联网是我国推动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发力点,是构建产业柔性竞争力、提升工业发展韧性的必由之路。”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9月,“厦门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发布,厦门持续推动企业“上云”,规划到2020年底,全市上云企业总数达到3000家,其中工业企业上云600家左右,现已提早完成。平台也将全方位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工业互联网常态化服务。

  (记者谢晓婉通讯员陈振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