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莆田北岸:按下项目“加速键” 点燃发展“新引擎”
    莆田北岸经开区对标莆田市13条产业链组建三大产业链专班,锚定“一康城两基地五组团”建设,建立招商项目“月调度推进”工作机制,网罗精兵强将,不断加大抓招商、抓项目力度,滨海新城活力迸发。
  • 漳州:“万物互联”赋能 工业长泰提“数”
    当“万物互联”的科技动力注入以工业产业为底色的漳州长泰区,带来的是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数字经济的提速增效,成为驱动和引领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重要能量。
  • 南平推动朱子文化在保护中传承 在融通中发展
    南平市牢记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统筹推进朱子文化保护建设、研究阐释、教化普及、交流传播、活化利用五大工程,守正创新做好“物化”“教化”“活化”文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泉州洛阳桥:海内第一桥 世界遗产地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洛阳桥见证了泉州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福州市闽侯县闽越水镇景区、三明市大田县桃源里景区、宁德市福鼎市牛郎岗景区、平潭综合实验区68海里景区等4家旅游景区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近年来,平潭东美村这个被青山绿水环抱、面朝浩瀚大海的小村落搭上了文旅产业发展快车,正以景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唱响乡村振兴的“新渔歌”。
  • 泉州探索“非遗+N”模式,促进非遗保护与文旅经济发展双赢,探索非遗活态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多种载体和形式,极大地活跃了非遗活化传承的社会氛围。
  • 宁德市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积极挖掘特色文化,创新文化设计,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文创品牌,出台《宁德市文旅促消费十条措施》,刺激文旅消费潜力,推动文创消费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 平潭上楼村实现美丽嬗变:两岸一家亲 乡村共振兴
    自2016年底试点两岸社区融合以来,拥有380多年历史的平潭海坛街道上楼村吸引了一批批台胞入驻。如今,这座“网红村”已逐渐成为岚台基层交流交往的一扇窗口,两岸共建共融共享的美好愿景在此照进了现实。
  • 福建:在两岸融合发展道路上同心同行
    福建深入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 近年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金风科技等海洋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纷纷选择福州,国家级海上风电检测中心、技术国际领先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等“国字号”项目、平台落地福州。
  • 2024年上半年,泉州全市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574项,同比增长110.26%,合同成交总金额5.74亿元,同比增长8.92%。同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
  • 福建省科技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以科技创新厚植新质生产力,以开展产业链技术创新攻关等多方面举措,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 2024年以来,泉州市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大力促进先进设备投资应用,全市投资发展向“新”求“质”取得实效。
  • 厦门:优化环境资源配置 护航高质量发展
    厦门创新统一环评、排污权、排污许可污染物排放量测算技术方法,通过排污许可证承接环评与排污权管理要求,实现“一次申请、三证合一”,形成高效、有序、便民的审批服务体系,以高效能服务助力高质量绿色发展。
  • 宁德福鼎:共治共享 铸就幸福“十里桐江”
    近年来,福鼎依托桐山溪优质的自然生态条件,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河流岸线管理,提升河岸颜值,挖掘丰富历史文化,不断提升“十里桐江”幸福河品质,打造人水和谐共生的城市亲水风景线。
  • 近年来,宁德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推进河湖生态治理、保护和修复,扎实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 德化县立足陶瓷产业,先后实施了“以电代柴”“天然气烧瓷”等能源革命,成为福建省首个县域循环经济试点县,陶瓷产业园区成为福建省首个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 多年来,三明始终牢记嘱托,在巩固森林生态屏障功能的同时,大力发展以林下种养、采集加工业、生态旅游等为主的林下多元经济,成功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致富新路。
  • 福建省林业系统锚定“继续建设现代林业强省,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接续实施林业‘八大工程’”,努力争优争先争效,向林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