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平市延平区以闽江复航为契机,打造闽江水上及沿线精品文旅项目 奏响“航运+文旅”新乐章
南平市延平区位于闽江上游建溪、沙溪、富屯溪汇合处,是闽江干流的源头,也是我省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闽江航运进入衰退阶段,延平的水上枢纽地位也趋于弱化。2022年12月,南平港开港,“黄金水道”就此复苏。
迎来新生的不只有闽江航运。在交旅融合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延平立足区位优势,抢抓闽江复航机遇,以“闽江码头、沿岸乡镇、特色岛屿、主题游船”为重点内容,打造闽江水上及沿线精品文旅项目,推动“航运+文旅”有机融合。
游船串联绿水青山
烈日炎炎的夏天,在延平闽江畔,却能感受到一丝徐徐的凉风。在樟湖镇白鸽岛,一群游客参观完万寿塔、体验露营后,登上“闽江红色地下航线”游船,准备前往下一站——炉下镇斜溪村。
游客体验的是大武夷闽江水上环带游项目。这是一条水陆结合的观光之旅,将延平两大热门旅游地白鸽岛和斜溪村串联,其间,游客还能在游船上欣赏沿途闽江两岸的美景。
游船缓缓启航,穿行于绿水青山间。船舱内融入了茶洋窑、延平贡茶、郑成功文化等元素,还有工作人员身着汉服进行茶艺表演。恰逢“七一”,工作人员还给游客讲述了闽江地下航线的故事。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航行,游船停靠在斜溪村洲头码头。闽江东流至此,江面始见开阔。这里水天一色,江岸边民居错落有致。
“目前,项目还在起步阶段,主要在周末接待散客;工作日则提供30人以上的包船定制服务。我们还计划与延平高校合作,在游船上引入在校大学生才艺表演节目和创意手工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游船观光业态。”延平区文体旅局工作人员黄秀琴介绍。
去年,延平联合闽江中下游的古田、尤溪、闽清、闽侯和台江五地,成立了大武夷闽江水上环带旅游联盟,持续加强协作联动,共同推动闽江及其沿岸文旅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我们将充分发挥该旅游联盟的作用,将旅游线路延伸辐射至闽江中下游区域,进一步提升游客的观光体验感。”延平区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延平正筹备“延平—古田”线路,将下游古田县黄田镇金翼村林耀华故居、“油画之村”双坑村等景点一并串联。
老码头迎来新升级
延福门码头坐落于延平区中心的江滨中路,处于西溪和建溪交汇处,水位四季平稳,是延平的地标之一。当前,这位当地人熟悉的“老朋友”正在进行施工改造,等待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延福门码头于1993年建成,投入使用已超30年。去年底,延福门码头改造提升工程启动,项目将拆除水泥趸船浮码头,在原址新建1个客船泊位和2个工作船泊位,并配套水、电等设施。目前,已完成主体部分两座引桥墩台砼的浇筑施工,预计今年9月底完成竣工验收。
焕新后,除了继续服务交通运输事业,延福门码头还将以更加完善的功能、更强的承载能力,迎接客流,成为集旅游客运、水上体育赛事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码头。
“下一步,我们将重启‘夜游延平湖’项目,延福门码头是航线起点。游船从这里出发,经过闽江大桥、剑州大桥、九峰索桥、‘双剑化龙’等地标,游客可饱览闽江畔的璀璨夜景。这一路山水相依,叠加工业遗存,景观更加与众不同。”黄秀琴说。
与此同时,码头上方的延福门公园改造也在同步推进。“改造后的延福门码头及配套公园,将共同发挥‘城市会客厅’的功能。这里还是电视剧《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取景地,通过影视作品的‘引流’,届时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黄秀琴告诉记者。
古渡口变身打卡点
延平在唐宋时代已是“舟车辐辏、物阜人彩、省门以北、无以为比”的内陆港埠,那时,货物从闽江顺流而下,运至沿海地区。
古时航运的兴盛,带动了闽江延平段沿线集镇的发展,形成了众多古渡口。随着闽江复航以及乡村渡运的兴起,延平的古渡口也重获新生,同时带动了周围人文自然景观的提升。
在斜溪村洲头码头,一棵千年古榕遮天蔽日,绿影婆娑。“这里是一个古渡口。近年来,我们依托闽江江岸线、‘冬日红伞’落羽杉以及千年古榕等生态景观优势,对该古渡口及周边进行改造提升,修建了木栈道、观景平台,并结合游艇业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项目。”斜溪社区村党支部书记陈秀庆说,观光旅游还带动了村里民宿的发展、果蔬生态采摘收入的增加。
“我们引入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力量,盘活村里文化中心楼、粮食仓库、厂房等闲置资源,建成茶洋窑陶瓷文化馆和生态餐厅等文旅项目,让生态休闲和文化体验相得益彰。”陈秀庆说,随着大武夷闽江水上环带游的开通,斜溪村洲头景区的人气进一步攀升。
在王台镇际洲村古渡码头,大批游客在“际洲古渡”龙门架前打卡拍照。“去年以来,我们对际洲古渡码头进行改造提升,建设了临江竹下步道、生态停车场及挡墙等设施。”王台镇党委书记刘转博说。
与斜溪村洲头码头和际洲古渡码头不同的是,太平镇依托周边小公园,将太平渡口建设成海事文化主题公园,并于今年初正式对外开放。公园内建有候船亭以及展示红船精神、航运历史的宣传展板,是休憩兼具宣传功能的场所。(记者 许可欣 通讯员 卫金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