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霄:“园改耕”激活沉睡土地
陈岱镇峰外村错落有致的水田铺展新绿
近日,在云霄县陈岱镇峰外村,曾经杂草丛生的低效果园、撂荒地,正通过“园改耕”,重新焕发生机。
“这3亩地荒废两三年了,我在外地打工顾不上,现在村里搞‘园改耕’,不仅帮我把地盘活,每年还能收租金。”站在自家刚刚租出的果园改造水田边,村民翁金平望着整齐排列的稻苗,眼里满是期待。像他这样的“田主人”,在云霄并非个例。
今年以来,峰外村稳步推进“园改耕”工作,将低效园地、撂荒地进行系统性更新:从土地测量到青苗清理,从土地平整到新建灌溉渠道、排水沟渠,拓宽机耕路,配套边坡挡墙……一系列“组合拳”不仅破解了土地碎片化难题,更让原本“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现在大型拖拉机能下田,挖掘机能进场,水管直接通到地头,种粮再也不怕缺水缺机械了!”村民翁腾坤的感慨,道出了项目带来的直观改变。
不止在陈岱镇,云霄各乡镇(开发区)也纷纷加快步伐,有序推进“园改耕”工作,目前正在推进2023年已立项项目18个,立项规模447.36亩,预计今年可新增耕地421.04亩(其中新增水田263.95亩)。各乡镇(开发区)已摸排上报拟于2025年度立项地块面积1700亩,经县自然资源局组织相关单位现场踏勘后,符合新增耕地立项要求的地块有20个,预计可新增耕地1045.02亩(其中新增水田506.73亩),旱改水180亩。从荒园到良田,从撂荒到丰产,云霄县的“园改耕”实践,不仅破解了“非粮化”“非农化”困局,更探索出一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朱乔柽 汤金梅 林志聪 文/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