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舆情智库    
漳浦县赤土乡溪东村:苦尽“甘”来 脱贫致富
2021-01-04 11:08:22来源:漳州新闻网编辑:尹小兵责编:胡晓萌

  清晨6时许,天刚蒙蒙亮,溪东村的村民们就骑着摩托车上山了。在离村子1公里开外的过溪山,海拔200米高的山腰上,漫山遍野种着余甘树。眼下正值采摘旺季,村民们一到树下,便提着篮子采摘起新鲜的余甘。几十年来,在这片贫瘠干旱的土地上,溪东人吃苦耐劳,开荒拓野,硬是靠着一股韧劲,走出了一条生态种植余甘果的致富路。

  引种嫁接取得成功

  “溪东村虽然山地多,但是大部分是沙质土地,缺肥又缺水,种什么都长不好,只有余甘树最爱这块土地。”今年已经72岁的张金顺是溪东村种植余甘的“老专家”,据他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溪东村尝试过种植多种果树,也尝试过种植花卉苗木,但都没有获得良好的发展,唯有土生土长的余甘越长越繁盛,不但枝繁叶茂,而且果实累累。

  据张金顺回忆,35年前,他任溪东村附近的眉力林场场长,当时漳浦正在大念“山海经”,开荒拓野,引种经济价值高的果树。考虑到溪东村的土地现状,张金顺因地制宜,在当时县林业局的指导下,从泉州惠安、南安等地购买粉甘枝条,回来后给山上原有的土余甘进行嫁接。

  “当时,包括我在内的三大种植户,每人试种十余亩,共计约50亩。”昔日情景历历在目,张金顺介绍说,引种两年后,余甘喜获丰收,从中秋前后一直采摘到来年正月,亩产达2000斤,而且价格不菲,一斤一度卖到4毛钱,这在当时是令人十分艳羡的收入。不久,全村农民竞相引种,不但山前山后处处是余甘,后来连隔壁许多乡镇的山头也有了余甘青翠的树影。

  之后的时光里,许多农户都尝到了余甘的“甘味”,以至于这种小小的果子被当地人称为致富的“黄金果”“甜蜜果”。

  顺应市场改良品种

  “听说你嫁接的余甘新品长势不错,我特地跑来看看。”八九点钟的朝阳已经升上了过溪山,暖暖地照着小山包。张金顺来到张耀兴家的水果园,饶有兴致地了解新品种改良成效。和往年不一样,今年,在绿油油的果园里多了一种余甘“新贵”——水果余甘。

  “85后”的张耀兴是张金顺的侄儿,6年前,他看到种植余甘的大好“钱景”,决心从厦门辞职,返乡当起农民来。

  “其实,我父亲就是最早种植粉甘的其中一户,现在他年纪大了,而且品种有些落后,我接过‘棒子’,就开始改良。”张耀兴透露,随着高优水果日益涌现,余甘的品种也在不断翻新,过去的许多余甘品种因为产量有限,加之个头小,味道苦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5年前,新一轮的品种改良在溪东村悄悄拉开序幕。当时,刚刚回到家乡的张耀兴很快加入这股“改革潮”中,他一方面虚心向父辈们讨教种植余甘的技术和方法,一方面将目光投向新品种的嫁接改良上。

  “当时,我们主要是从广东引进新品种枝条,并在原有的枝干上开展嫁接。”张耀兴介绍,他于2016年开始这项改良,先期嫁接了20亩左右,并且改用有机肥,在悉心管理了3年之后,于2019年7月份迎来第一批采收季。

  “2019年虽然挂果不多,但是个头明显比较大,而且肉多汁多,口感佳,已然成为市场翘楚。”张耀兴透露,相比传统品种,这种新品熟果含糖量高,口感较甜,没有什么酸涩感,吃起来还有像苹果的味道,回甘较浓,所以都被做为鲜果来售卖。一经上市,即成抢手货,很快售罄,价格在6元/斤以上。在这种大好形势的驱动下,水果余甘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至今在溪东村已经试种超过1000亩。

  “再过三五年,水果余甘亩产量有望超过普通的粉甘,可以达到5000斤以上,预计全年采收下来,我们家60亩余甘总产值在100万元左右。”畅想未来,张耀兴满脸挂着丰收的甜蜜笑意。

  产业发展走出新路

  “事实上,在我们溪东村,这几年余甘品种的发展很迅速,除了比较普遍的粉甘和‘新贵’水果余甘外,还有柴甘、玻璃甘、蓝带、甜饼甘等等,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今年52岁的张文龙是溪东村党支部书记,他一直寄希望于壮大余甘产业,叫响农特产品品牌,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为此,他长期致力于为余甘产业寻求发展的新途径。

  张文龙介绍,2020年11月16日,漳浦县百场带货直播第十八站暨首届余甘采摘节在赤土乡举行,活动地点就设在溪东村。直播活动中,赤土乡乡长以“绿色赤土生态万安”为主题,积极为溪东村余甘等农副产品代言,吸引许多网友关注抢购,当天多达31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直播。

  “这种富有特色的产品展销一方面打响了溪东余甘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大大提振了余甘的附加值。”张文龙表示,在溪东村的带动下,经过30多年的种植发展和品种推优,目前赤土全乡余甘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年产量达3000万斤,仅溪东村一年的产量就超过2300万斤,销往全国各地及泰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余甘因为管理方便,存储简单,而且采摘期长达半年,现在已经成为该地群众发家致富的“明星水果”。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溪东村毗邻国家4A级景区天福石雕园和漳诏高速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积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农业(余甘)观光产业园。”展望乡村振兴新蓝图,张文龙信心满满。

  ☉洪锦城 李顺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