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舆情智库    
福建政和创新机制体制 立足特色产业锻造发展新动能
2021-04-19 10:14:40来源:福建日报编辑:陈洪亮责编:胡晓萌

  日前,“政和白茶号”列车冠名首发仪式在福州火车站举行。通过外车身广告、车内海报、内外门贴、小桌板、头片、桌贴、语音播报等方式,把政和白茶品牌元素融入列车各个环节,成了展示政和山水历史文化的又一窗口。

  近年来,政和传承弘扬廖俊波精神,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做足功夫,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过去五年,我们夯实城市、路网、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走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子。‘十四五’,我们将持续弘扬廖俊波精神,做大做强茶、竹、机电、旅游和电商等重点百亿产业,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政和。”政和县委书记黄爱华说。

  发力园区,锻造发展新动能

  早些年,政和缺少把全县经济撑起来的“筋骨”。2011年,时任政和县委书记的廖俊波几经调研,提出发展“四大经济”,其中,“工业经济”成为破题之举。

  2012年,政和县首个省级工业园区同心经济开发区拔地而起,成为政和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试验田和主战场。

  “园区的招商条件和营商环境都很吸引我,对小规模企业友好,我觉得在这里发展有潜能。”黄存森2017年7月从浙江温州转来政和办厂,他的公司主营阀门、管件、机械配件等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他表示,尽管受疫情影响,去年工厂停工3个月,但2020年的产值和2019年基本持平。因此,今年他计划把扩建的30亩厂房投入使用,继续扩大生产。

  “企业的发展有一个辐射半径,周边的福安、温州机电产业很成熟,但是他们的土地成本高,用工不足,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契机。”政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魏重胜说。

  通过深化“并联审批”“全天候服务,24小时办公”“两个不见面”等机制做法,政和经济开发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力机电产业,承接闽东南、浙东南地区产业转移。“十三五”期间,开发区共引进机电企业81家,总投资近65亿元,逐步形成发电机(组)、水泵、阀门、汽摩配4条产业链。

  与此同时,借力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功能,政和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政和经济开发区共有81家企业投产,5000余名工人在园区就业,初步形成以机电制造业为主,食品加工、竹制品深加工为辅的“1+2”产业布局。2020年,开发区克服疫情影响,税收逆势增长,达到7300万元,同比增长45.13%,“造血功能”逐步显现。

  创新机制,激发产业新活力

  这几天,政和县石屯镇石圳村的茶农们十分高兴。

  “国道边有个‘大宝贝’,今后我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姚树生原是石圳村贫困户,村里流转土地成立茶业专业合作社后,他加入合作社从事茶园管理工作。随着茶产业欣欣向荣,“日子越过越红火”。

  姚树生口中的“大宝贝”是中国白茶城,距石圳村仅一公里。

  “白茶城169间店面100%完成招商,商户已进入装修设计阶段,今年的春茶就可以在白茶城交易了。”白茶城副总经理孙晓伟告诉记者,白茶城投入使用后,全国白茶85%以上产区的龙头企业将汇聚在此,建成一个集茶叶展示交易、检测认证、仓储、物流、期货拍卖、金融服务、白茶价格指数发布等八大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全国白茶集散中心。

  政和因茶得名,全县拥有茶园面积11万亩,茶农占农户总数的75%。但长期存在资源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激发茶产业发展活力,政和创新“白茶+生态银行”机制,成立政和白茶产业发展公司,集中收储碎片化、分散化的茶山和耕地等生态资源,实施资本化、项目化经营。

  “集中收储资源,更有利于我们进行规模化整合提升,从而完善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实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验检测、统一宣传推介、统一营销运作,融入‘武夷品牌’建设,形成生态资产。后期通过转让、转租、合作经营等方式,进行招商引资,扩大盈利规模,此次中国白茶城的落地即打通了‘白茶+生态银行’的终端市场。”政和县副县长裴俊巍说。

  “我们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加快茶、竹、旅等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茶、竹、旅全产业链,拓宽茶农、竹农的增收渠道,让百姓手头上的东西不仅是‘铁饭碗’,更是‘金饭碗’。”黄爱华说。

  产城融合,“内外兼修”造新城

  城市面貌是制约政和发展的一大瓶颈。

  政和地形东西狭长,且乡镇主要分布在东西向干道上。因地制宜,政和谋划了“一城两镇”的发展格局,着重增设东西横向快速通道,拉大城市框架。

  “十三五”期间,政和新建绕城快速通道及铁路连接线6条,改造提升528、353国道政和段14公里,“小环城”格局基本形成,实现了城市交通流、过境交通流相分离,加强与我省内陆山区重要交通干线联结。通过提升路网水平,城市拓展区域进一步拉大。

  向外拓展“昂首”迈大步,对内治理“埋头”细谋划。目前,政和正着力做活“水”文章,建设一座有归属感的宜居城市。

  以念山水库为中心,发展玻璃栈道、特色梯田、房车基地、露营基地等旅游新业态,提升景区实力;

  石圳古村修缮一新,深入挖掘白茶文化、朱子文化、紫薇文化和廖俊波精神,配套旅游设施遍地开花,水运码头再现往日风采;

  中华紫薇园二期项目融古码头、滨水景观、紫薇种植园等山、水、人文景观为一体,为环石圳湾旅游文化产业带添新引擎……

  从城区到乡村,融湿地公园区、古渡栈桥区、茶竹文化区等为一体的水美政和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