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舆情智库    
厦门:应用科技利器 实现智慧环保
2021-04-23 11:20:05来源:厦门网编辑:陈洪亮责编:胡晓萌

厦门:应用科技利器 实现智慧环保

  市生态环境局深入推进智慧环保平台建设,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图为五缘湾湿地公园。(本报记者王火炎航拍器摄)

厦门:应用科技利器 实现智慧环保

  厦门不断探索,建成“1+1+1+3+N”的智慧环保平台架构体系。 (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 通讯员 林涓涓)

  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的践行者,厦门始终将生态环保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将最新科技融入生态环保工作中,夯实智慧生态数字基座,创新打造独具厦门特色的智慧化环保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赋能——在市委市政府部署下,“十三五”以来,厦门市全力推进“美丽厦门”和“智慧厦门”融合建设,在全省率先建设智慧环保平台,以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指挥调度污染防治攻坚战。

  五年来,厦门不断探索新技术在生态环境业务的跨域融合应用,按照建用结合、创新引领、指挥实战的思路,建成“1+1+1+3+N”的智慧环保平台架构体系,持续在全省生态云建设应用上走前列作示范,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棵“智慧树”拔地而起,五朵“金色花”绚丽绽放,有力支撑和点缀高颜值厦门的绿水青山。

  今日,通过三大亮点,记者带您看看生态“智慧树”上的这五朵“金色花”,是如何为高质量绿色发展添彩增色的。

  亮点1

  坚持创新引领 运用前沿科技

  厚植一棵“智慧树”

  敢闯敢试。早在2015年,厦门市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拉开序幕。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研究及建设,开始建设厦门智慧环保平台。基于“一朵云、一张网、一中心、一平台、一张图”的建设原则,建成30项业务应用,成为全国较早启动智慧环保建设的地市之一。

  由于各行业数据散乱,模块分隔,形成“信息孤岛”,这对于生态环境管理来说,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国率先试水,运用前沿技术,创新打造数据资源中心和信息服务共享空间。

  “数据资源中心,犹如智慧环保平台的基座和智库,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建立数据标准、共享基础能力,厚植一棵‘智慧树’,源源不断为智慧管理输送活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首先是扎深“智慧树根”,他们以国家、省和地方生态环境政策和标准为依据,结合生态环境业务实际情况,规划生态环境信息资源顶层设计,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梳理形成数据资源目录。

  其次,是立强“智慧树干”,即在数据标准化基础上,建设厦门市生态环境信息服务共享空间,将数据统一汇聚在共享空间,形成数据资产“水库”,并建立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做到数据查询、审批、调取全程线上办理。“数据像水资源一样,在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快速交换和流动。”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以“大气环境质量应急指挥调度模块”为例,模块纵向融合国家、省、市、区四级大气环境各类数据,横向打通我市9个部门8个管理平台数据,真正打破部门数据壁垒。

  盘活“智慧树枝”,也是重中之重。除数据为模块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外,还将通用能力封装成公共功能组件,通过共享空间注册成服务,其中包括200多个专题图层和13个功能插件。在新建业务应用模块时,部门申请成功后即可实行插件式模块建设,由原先的耗时耗力猛进到一朝即可搭建成功,实现业务模块搭建短、平、快。

  亮点2

  坚持建用结合 紧贴管理需求

  开出五朵“金色花”

  创新路上,脚步不止。2018年以来,厦门借力省生态云建设和“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举办的契机,坚持以用促建、建用结合,高位推进生态云和智慧环保应用典型案例建设,建用成绩全省领先。

  “为营造全员使用氛围,生态环保系统主要领导亲自抓,建立定期汇报机制、通报制度和总结提炼制度这‘三项机制’,在全系统营造人人重视、参与、推进生态云和智慧环保平台应用的氛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领导干部带头用、业务骨干示范用、干部职工全员用,已成常态。

  同时,为推进项目建设,我市按照“深化一批、对接一批、新建一批、谋划一批”滚动推进环境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快应用模块完善、打通、建设和常态化使用。针对新模块,建立“分管领导+业务处室+技术团队”的建设机制,全力协调打通各级各部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数据。数据统计,应用模块从2018年初的15个,增加到如今的30个,汇聚的数据翻了近3倍,真正实现“全面开花”。

  更为关键的是,随着智慧环保平台建设的深入推进,厦门在全国生态环境领域实现五个创新应用——五朵“金色花”模块全省领先推广。“我市紧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业务需求,在11个月时间内,就陆续建成完善了大气、水、机动车、涉重金属、‘三线一单’等5个生态云应用模块,做到了监管对象全要素覆盖。”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细数道,其中,4个案例在全省生态云应用典型案例比武中荣获3个第一名、1个第二名,连续两年在“数字生态”分论坛向全国展示、推广,在全省生态云建设和应用工作中走前列、作示范。

  亮点3

  坚持靶向治理 指挥攻坚实战

  结出一串“生态果”

  污染源判断模糊、排污取证困难、指挥联动乏力,运用信息化手段前,生态环保执法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往往收效不佳。为了解决人力所不逮,市生态环境局以智慧环保平台作为推进生态环保工作的总抓手,实现污染从模糊判断向精准溯源转变,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联动出击,精心守护“厦门蓝”。“大气环境质量应急指挥调度模块”,成为有力助手。模块融合了国家、省、市、区四级大气环境各类数据,建成以超级站、空气自动站、大气微站、污染源在线监控为主的空气质量全覆盖监测网络。预警模型自动识别并发起预警,指挥中心启动应急响应,生态环境部门与建设、执法等17个部门和26家大型企业、基层组织开展指挥联动,实现空气质量应急指挥从预警模型智能告警到多维分析研判,再到各部门落实反馈,直至响应降级或终止的全过程闭环运作。借力这一模块,全市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2020年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

  守护碧水,也有专门的“利器”,达到精准治污。水环境质量综合管理模块,便是典型力作。模块创新性地将遥感影像水环境污染指标解译算法写入遥感软件、集成到智慧环保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从宏观、微观两个维度,找出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区域和位置,并通过精准排查,生成污染源清单和精准治理措施,从快速发现问题到智能分析问题,再到精准解决问题,实现水环境管理的闭环。依托这一模块,我市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从末端执法到前端管理,保卫净土,更加事半功倍。涉重金属企业监管模块,就担起此重任。通过在智慧环保平台接入物联设备,将涉重金属排放监管从末端前推,创新性地从生产环节启动监管,实现管控工作全流程信息化。同时,它还能将司法鉴定取证规范与标准前置到取证工具中,破解以往取证手段有限、证据能力不高、传统出证不够便捷的问题。模块接入物联网设备1502个,将企业生产的关键点位和末端排放的信息都纳入监管。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