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舆情智库    
为何漳州山海万种风情?
2021-07-26 09:55:28来源:福建日报编辑:陈丽霞责编:胡晓萌

为何漳州山海万种风情?_fororder_1

  漳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漳州碧湖生态园周边美景如画。 本报记者 白志强 摄

  地处福建最南端、夹在广东潮州和福建泉州之间的漳州,是一片广袤的冲积平原,既环山又临海。

  公元7世纪,中原移民南迁入闽缔造了她;12世纪,人们把她建成海滨邹鲁;15世纪,越来越多人跨海而去。建筑是文化历史变迁的忠实记录者。

  自武则天在此建漳州郡后,唐宋时期不断有汉人南迁至此。可前有山林猛兽,后有海上倭寇,“安全”成为重要课题。

  宗亲家族一合计,还是得群居。这就对居家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尽可能多地住人;各家之间要有私密空间;还要有公共活动区域。最重要的是,把危险关在屋外。

  于是,明朝时期,一座座宛如堡垒的土楼拔地而起。它们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2008年,46座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漳州的历史中,山陵和海洋从来不曾割裂。闽南山多地少,人们素以“贩海”为生。明朝中期实施“海禁”政策,官府关闭泉州港,商人急需寻找出路。而位于漳州龙海的月港地处九龙江入海处,一头连着厦门海,一头连着九龙江发达的水系支流,既隐蔽又便利。据《明实录》记载:“闽人通番,皆自月港出。”

  1567年,明隆庆帝有限度放宽了“海禁”,在月港开放“洋市”,准许私人申请文引,出海至东西洋进行贸易。从此,月港成为明朝唯一合法的民间海上贸易始发港,迅速繁荣起来。

  海洋活动让漳州人的视野突然打开。漳州人用高岭土烧制青花瓷器,贩卖给葡萄牙人。远渡重洋的月港商人,也四处网罗新鲜玩意儿,从漳州输入国内。

  一条海水铺成的路,一个连接东西洋的出海口,一条贯穿历史的九龙江,一系列发达密布的水系水网,造就了一个集合中外风物的城。海洋气息和农耕文化,在这里融汇交织。

  越南传入的水稻、菲律宾传入的烟草和红薯,甚至南美洲传入的辣椒,都是先在这里安家落户,再拓展版图,从而成为家常食物。

  而漳州得天独厚的气候,也让原本平平无奇的农作物,镌刻上绵长甘甜的味道。

为何漳州山海万种风情?_fororder_2

  夜色中的漳州南靖云水谣景区分外迷人。 通讯员 张志坚 摄

  作为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产品最多的城市,“鱼米花果之乡”的赞誉,对于漳州可算是实至名归。出生于漳州的林语堂,就曾在小说中借主角之口,对物产丰饶的故土表达过敬佩:“世界上还有比我们这儿更美的山谷吗?我们也有香蕉、甘蔗、朱栾、桃子和橘子。还有各种鱼类和青菜。外国港口有的东西,我们哪一样没有呢?”

  从漳州走向全国的,并不只有鱼米花果。1990年,报警服务台“110”从这里首创,而后遍布全国;1996年,全国第一个消费者权益申诉服务台“12315”在漳州问世。

  山海风情,浸染了漳州人的精神世界,精致成了标配。今天,走在漳州古城,唐代的街、宋代的庙、明清的石坊、民国的商铺,沉淀着不同文化辐射的痕迹。

  连片骑楼混搭着南洋风和闽南韵,它们互相连接倚靠,商居混合而功能清楚,街廊彼此通畅,形成社交空间。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西洋风物逐渐浸染的痕迹。人们习惯于舶来品的优雅和荣华。在这里,你随处可见摇着蒲扇的老人,踏着不紧不慢的步伐散步。

  生活闲适从容,是漳州人对自然因素的适应和对艰苦开拓的酬劳。“事无大小,先来呷茶”,在漳州人的开门七件事里,茶是绝对的C位。

  进门第一件事是烧水,第二件事便是泡茶。哪怕是逛公园,漳州人也会随身携带茶具、水壶和酒精灯,随时随地支起桌子泡茶。喝茶时,漳州人还要有配茶的甜点:花生和麦芽糖做成的贡糖、口感软糯的麻糍和橘红糕……

  “千辛万苦为巴肚(闽南语肚子之意)”,让漳州人戒不掉的,还有漳州的小吃。中原文化的闯入,为漳州带来了吃面的饮食风潮。卤面、手抓面、干拌面、沙嗲面、牛肉面……即便在今天,以碱面为底料的面食在漳州人的一日三餐中随处可见。经过改造,漳州面食又呈现出与北方面食截然不同的闽南滋味。

  作为一个早早开放而平民意识根深蒂固的城市,1400年来,处变不惊是时间打磨之后,漳州人的定力。

  漳州人仰望中原,因为这是来处;他们一路向海,那是他们的去处。俯仰之间,人们看见山,看见海,看见人类物质文明所塑造出来的和谐。(记者 黄如飞 苏益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