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舆情智库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2021-07-28 10:42:14来源:新华网编辑:陈丽霞责编:胡晓萌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7月8日,游客在福建泉州晋江古石桥安平桥上游览(无人机照片)。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宋元时代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无数东西方商船日夜往来,“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图景在马可·波罗的游记和一系列史料中有着生动记载。

  漫步在这座千年古城之中,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体会——红砖古厝之间,“半城烟火半城仙”是岁月沉淀后的暖暖人情;人来人往之中,“爱拼才会赢”是海洋文化种下的独特气质。

  泉州是古老的,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又是年轻有活力的,其经济总量连续22年保持全省第一。如今的千年古城泉州,正在越来越丰富的“多面”生活之间,焕发古典和现代的双重光芒。

  7月25日,在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个世界遗产。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7月8日,早起出行的市民从泉州一条街道经过。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7月7日,头戴小红花的阿婆骑着三轮车经过泉州西街。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7月6日,游客在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剧团观看木偶戏。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7月7日,车辆环绕着泉州古代七城门之一的朝天门通行(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7月7日,一名女子带着孩子在泉州西街的一处空地晨练。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2018年3月24日,一名男子骑车载着花饰经过晨曦中的泉州西街。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7月7日,渔民在福建泉州洛阳江入海处划船。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7月7日,福建泉州千年古桥洛阳桥上,夕阳洒在渔民脸上。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7月6日,在泉州府文庙里的茶馆,南音第三代传人郑明明(台上右)与南音爱好者郭钧淼(台上左)参加惠民演出。有着“音乐活化石”之称的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7月7日,在泉州市鲤城区西街一家古厝民宿里,店主和住客们在天井悠闲泡着功夫茶。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7月8日,小朋友在泉州市鲤城区金鱼巷口玩耍。金鱼巷改造中植入了咖啡文化、南音戏台和文创空间等,让这条不到300米的小巷生机盎然。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7月8日,咖啡爱好者在泉州市鲤城区金鱼巷内的“德兰·书”咖啡文化展示中心品尝咖啡。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7月8日,行人经过泉州市鲤城区金鱼巷。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7月8日,小朋友在泉州天后宫玩耍。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这是7月7日在泉州大坪山拍摄的郑成功雕像和泉州城区的现代建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7月8日,在福建泉州晋江古石桥安平桥桥头,游客在望高楼下游览拍照。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7月8日,燕子和蝴蝶飞过福建泉州晋江古石桥安平桥桥头的燕尾脊。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这是在泉州西街开元寺外拍摄的来自蟳埔村的阿婆的头饰(7月7日摄)。蟳埔女独特的头饰是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这是泉州清净寺(7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镜遇福建|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多面”生活

7月8日拍摄的朝霞中的泉州开元寺东西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