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妞”再次出现在闽江河口湿地。郑航摄
记者18日从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获悉,来自马祖的一只环志标记为A74的中华凤头燕鸥“马妞”再次出现在闽江河口湿地。
“看到‘马妞’又来了,我很兴奋。”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郑航告诉记者,16日,他在闽江河口湿地拍摄候鸟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对中华凤头燕鸥,镜头拉近,看到其中一只中华凤头燕鸥脚上有编号为“A74”的蓝白足旗。他连续按下快门,拍下了这对中华凤头燕鸥捕鱼嬉戏的画面。
郑航介绍,“马妞”是全球第一只被环志的中华凤头燕鸥,2015年6月,在马祖的铁尖岛出生,同年台湾相关组织环志并野放。环志,是鸟类的身份证和旅行护照,研究人员通过它追踪鸟类状况。A74为雌鸟,又因为在马祖出生,于是昵称为“马妞”。
据了解,中华凤头燕鸥又名黑嘴端凤头燕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目前全球种群数量100只左右。自1863年被命名以来,直到2000年,人们对其仅有6次确切的观察记录,一度以为其已经灭绝,因其行踪莫测,故有“神话之鸟”的称号。2000年,台湾一名纪录片导演在马祖2000多只大凤头燕鸥群中,发现了8只嘴尖端黑色的中华凤头燕鸥,当即轰动了整个鸟类学界。随后,2004年福建闽江河口湿地也观测到2只中华凤头燕鸥。中华凤头燕鸥每年的4月~9月间造访闽江河口湿地,已经持续18年。
“闽江河口湿地和马祖的中华凤头燕鸥为同一种群。”郑航说,马祖燕鸥保护区缺乏大片滩涂,闽江河口湿地缺乏适合繁殖营巢的岛屿,因此中华凤头燕鸥会在马祖的无人岛礁营巢繁殖,在闽江河口湿地求偶、戏水、理羽等。“马妞”每年夏天都会回到马祖,在繁殖期也会频繁往返于马祖和闽江河口之间,运气好的话,就能在闽江河口湿地看到它的倩影。 (记者 余少林 见习记者 沐方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