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消息:近日,新疆木垒县九龙江公园里,刘玉根夫妇等十几个老年人不约而同地在公园里的阳光暖房沐浴着阳光、拉着家常。九龙江公园只是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以下简称:漳州分指)项目援疆,打造木垒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
2020年以来,漳州分指接过援疆接力棒,聚焦稳定,凝聚人心,以项目援疆、产业援疆、智力援疆、文化润疆、爱心暖疆等诸多举措,向更细处着墨,向更实处落笔,向更远处发力,续写了新时代漳州、木垒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在木垒大地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漳州画卷”。
项目援疆:铺就群众“幸福路”
对口援疆,民生优先。九龙江公园也称三畦渠水系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重点对新户镇三畦村原农业灌溉水系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建成了集农业灌溉、生态绿化、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客厅”,昔日的“荒芜地”变成了今日的“休闲区”,昔日的“垃圾渠”变成了今日的“惠民渠”。
“以前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很少,有时我们就在路边活动,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有了这个公园和阳光暖房,我们休闲娱乐就有了更多好去处。”家住木垒民族团结小区的刘玉根欣喜地说。
据了解,近两年来,漳州分指共实施29类援疆项目,总投资7500万元,先后建成了九龙江公园、6大乡村饮水工程、9个创业就业中心(扶贫车间)、12个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和56座育幼接羔暖圈等民生项目,极大改善了木垒县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产业援疆: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我要趁大雪来临之前,把芦笋的枝叶剪除,做好培土,以便保护根系,让芦笋过冬。”木垒县种植大户王新全说。
王新全得知漳州分指试种芦笋成功后,了解到芦笋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作物,是一种兼具营养价值和特殊药用价值的高端型蔬菜,在市场有很广阔的销售前景,他毫不犹豫地引种了10亩,期待来年能够有个好收成。
援疆农业专家在木垒察看芦笋长势 摄影 张佳
进疆伊始,漳州分指把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头等大事,通过多方调研、反复考察,选择了芦笋产业,旨在提高本地农业种植效益,增加各族群众的收入。
既要抓好一产,更要“接二连三”,只有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乡村产业振兴才有“源头活水”。
“在乌鲁木齐漳州商会的牵线搭桥下,我预订了2万件去皮整蕃茄罐头,年底前就能销售完。今天,我们就明年6万件、总交易额500多万元的订单达成合作协议。”11月14日,前来木垒考察的赫泰商贸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产业兴则乡村兴。漳州分指紧紧扭住产业援疆“牛鼻子”,通过发挥乌鲁木齐漳州商会作用,深化“木垒联盟”品牌效应,开设电商培训班,组织农牧企业参加全国性展会等办法,加大农牧产品推介力度,帮助销售木垒牛羊肉、去皮整番茄罐头、鹰嘴豆等农牧产品,销售总额1000多万元,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文化润疆:架起漳木“连心桥”
“老师,这是我给您准备的教师节礼物,祝您节日快乐!”今年教师节,哈萨克族小学生叶尔达那将自己的软笔书法作品“辛勤的园丁”献给自己的老师,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心和感恩之情。
今年暑假,叶尔达那参加了“小小书画家”公益培训班,了解了书法艺术之美,很快就喜欢上了书法,是最勤奋、最有悟性的小学员之一。
“小小书画家”培训班课堂练习 摄影 张佳
公益培训班只是漳州分指持续推进的“书画润疆”的序曲之一。今年以来,漳州分指先后做实做好“闽木杯小学生书画赛、闽木书画名家木垒行、培育小小书画家、建设闽木书画交流中心”等四件事,用“书画润疆”夯实“文化润疆”的基础,让书画艺术这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木垒大地发扬光大,深深地根植于各族干部群众的心中,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
两年来,漳州分指先后建设了胡杨精神展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综合文化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农牧民文化活动中心等13个较大规模的文化体育设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生活。
智力援疆:留下“永不走”的“专家团”
“年初线上培训,把全县778名教师都作为培训对象,让他们能聆听到漳州的教学理念,希望漳州分指能安排更多的‘云课堂’。”谈到漳州分指推动“云课堂”打造学习共同体的事,木垒县教育局党组书记侯景莲既肯定又期许。
那次培训活动,漳州市教育局精心挑选了全市40多位骨干教师通过网上授课的方式,讲授了43个专题,有效提升了木垒教师教学水平、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为变“输血”为“造血”,漳州分指着力开展远程教研、同课异构等云端活动60多场次;实施“青蓝工程”,让援疆教师与20位本地教师结成对子;推动13对名师工作室、学校结对共建,努力集成漳州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援疆。
教育和医疗是智力援疆的“两翼”,与老百姓的身心健康最为密切,漳州分指不仅注重“健智”,也注重“健身”。
近日,昌吉州人民医院热情邀请漳州分指援疆医生吴瑞明参与昌吉州“卒中中心”建设,并聘请他为医院外聘专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留下一批“永不走”的人才队伍,漳州分指大力推动漳木两地医院共建;开展援疆医生师徒结对活动,结对帮扶18名本地医生;设立援疆医生课堂,开设讲座20场,培养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40人次,促进本地医生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爱心暖疆: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小孜艾,快出来吧!岳老师来看你了。”小孜艾的姑姑边开门边叫道。近日,刚刚上完课的木垒县第三小学漳州援疆教师岳英,冒着零下11度的严寒,迎着风雪来到了天山花园看望维吾尔族学生小孜艾,并为她送来冬衣和靴子。
今年国庆期间家访时,岳英了解到年仅十岁的小孜艾从小缺少父爱母爱,由奶奶和姑姑照看,奶奶年老多病力不从心,姑姑经常忙于工作,也疏于对她的照顾。
面对乖巧懂事而又积极上进的小孜艾,岳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当即决定与她结为亲戚,既当她的老师,又当她的亲人,尽自己所能帮助她、关爱她。
这是漳州分指开展“一对多”结对帮扶困难学生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漳州分指干部人才自认结对帮扶困难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共有40多位品行良好、积极进取的困难学生得到发放助学金、走访慰问等帮助。
一项活动,承载着一种使命,寄托着一段情怀。进疆以来,漳州分指实施了“红石榴”民族团结进步“八大”提升工程,重点开展自认亲戚、帮扶困难群众等20多项活动,共自认亲戚20对,与10多个单位开展联谊活动30多场次,资助困难学生200多人次,看望慰问各族群众近1000人次,获得了各方高度评价和良好社会效益。(文 林鸿玮 叶燕亮 陈邑萍)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