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老外在福建   |    直观中国    |    融播报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舆情智库    
厦门出台系列助企纾困举措 预计今年为企业减负200亿元
2022-06-02 14:20:10来源:厦门日报编辑:陈洪亮责编:胡晓萌

  原标题:我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系列助企纾困举措 预计今年为企业减负200亿元

  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公布后,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贯彻落实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记者昨日获悉,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厦门市财政局已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出台符合我市实际的助企纾困一揽子政策,预计全年可为企业减负超200亿元。

  第一时间贯彻落实

  职能部门出台系列政策

  此次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围绕扎实稳住经济推出六个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据了解,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后,厦门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研究具体贯彻落实意见,并要求各区各部门按照“全面顶格、应出尽出、精准高效”的原则,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连日来,市财政局会同工信、商务等十几个相关部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围绕着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用好“财政+金融”的政策工具,在工业、商贸、交通、文旅等领域新增出台了系列助企纾困政策,预计为企业减负超200亿元,其中减、缓(返)医社保缴费145亿元、退税和减免租金42亿元、财政新增支出15亿元。相关政策措施具体文件近日将陆续由各职能部门印发。

  用足用好政策

  助发展稳就业

  “财税部门第一时间把减退税、社保缓交、技术创新基金政策送上门,帮助我们用足用好政策,阶段性减负预计超过一个亿,让我们可以轻装上阵,更专注于增产增效。”昨日,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姜龙告诉记者。

  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的行业龙头企业,该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去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高企,明显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财税部门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据了解,根据国家出台的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存量和增量留抵退税政策,厦钨新能源已收到7768万元退税资金,大大缓解了企业运营资金压力,也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和增资扩产的动力。我市新增出台的下调企业失业保险缴费费率政策,也将对企业的“稳就业”起到很大帮助。

  推行各类助企纾困政策“免申即享”

  今年以来,传统餐饮企业普遍遭遇经营困境,亟需外部资金支持。市财政局及时推出的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为这类企业提供了政府增信担保,助其获得更低成本、更高额度的信用贷款资金。“受益于增信基金政策,我们获得了年利率仅3.85%的1000万元贷款资金。”厦门企业食悦集团资金部主管梁晓敏说,他们昨天又得知了一个好消息:从昨日起到今年年底,增信基金将免除增信服务费,这将为企业再节省近十万元融资成本。

  在全力以赴稳住市场主体,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的同时,我市财税部门还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以尽早发挥资金和政策效益,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着力稳增长、稳投资。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完成今年所有专项债发行,较去年提前6个月完成全年发行任务。已拨付债券资金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拨付34亿元。发行的专项债主要用于重大片区建设、新机场、轨道交通、第二东通道、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省市重点项目,将在拉动我市有效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还将大力推行各类助企纾困政策“免申即享”,确保所有政策及时落实到位,精准、直达、快享,充分发挥政策和资金效益,切实有效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助企

       纾困

  系列助企纾困政策预计为企业减负超200亿元,其中减、缓(返)医社保缴费145亿元、退税和减免租金42亿元、财政新增支出15亿元

  推出增信基金

  我市推出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助企业获得更低成本、更高额度的信用贷款资金。

  发行地方债

  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完成今年所有专项债发行,较去年提前6个月完成全年发行任务,已拨付债券资金71亿元。

  下调费率

  我市新增出台的下调企业失业保险缴费费率政策,也将对企业的“稳就业”起到很大帮助。(厦门日报记者 刘艳 陈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