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六个城”招商专题系列报道之一 “软硬”环境齐发力“数字高地”蓄势起 滨海新城开启产业发展新格局
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福州日报记者 池远摄
大数据公司,年轻白领端坐电脑前,敲击键盘的声音在办公室内回荡;产业园项目现场,伴随着建设的声声鼓点,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近日,记者走进福州新区滨海新城,感受产业蓬勃发展的气息。
近年来,借助“数字福州”的东风,滨海新城承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溢出效应,凭借完善基础配套的硬实力和招商政策的软实力,打造数字产业高地。同时,通过精准招商吸引大批大数据企业落地,开启产业发展新格局。
产业招商坐拥硬实力
民生、产业等各项配套设施完善,是吸引企业入驻的前提。5年来,滨海新城各项配套设施逐步健全,成为福州产业招商的一张名片。
交通路网“宽”。福平铁路、长平高速、长福高速长乐段、东南快速通道、地铁6号线、城际铁路F1线(滨海快线)等交通大动脉,构建起四通八达的便捷交通网络;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架起空中桥梁,旅客年吞吐量已达1500万人次,机场二期建设正加快推进,建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600万人次。
教育质量“优”。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福建省职教城、福州三中滨海校区、福州滨海实验学校、福建师大附属滨海小学、融侨赛德伯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
医疗水平“强”。拥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华山医院福建分院、全省最大智慧化三甲康复专科医院省康复医院滨海院区,高水平医疗为群众就医提供便利。
产业基础“实”:形成了“天上两朵云(数字福建政务云和商务云)、地上两条路(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海峡光缆一号)、中间一个超算(省超算中心)”的格局,通信枢纽、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数字新基建配套水平全省领先。引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并落地全省唯一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规划机柜数6.5万个,可承载服务器约60万台,技术等级达到T4,是目前福建省集中度最高、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数据中心。
良好营商环境引凤栖
完善的基础配套,是引凤来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良好的营商环境,则是企业纷至沓来的关键。
“省、市、区三级针对滨海新城出台数十项优惠政策,从企业入驻、交通补贴、人才政策、优惠电价、到资奖励等方面做到惠企利企。不仅如此,长乐区行政服务中心滨海分中心还提供入园企业审批不出园区服务。”市招商办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走进坐落于东湖之畔的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林立的研发楼内,博思人工智能、贝瑞基因等一批大数据、生物制药、健康医疗公司云集于此,述说着产业勃兴。
在贝瑞基因产业园一期实验室内,一台台精准医疗基因检测设备在工作人员操控下,正在进行基因组测序,以实现对肿瘤等疾病的精准治疗。
“这里建有大数据中心,为我们数据存储提供了便利条件;这里靠近机场,交通便捷;这里的招商政策也是我们考虑的因素之一,当地政府为我们建设产业园提供了大量帮助。”福建贝瑞检验所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志林表示,综合多方面的考量,2017年,贝瑞就落地滨海新城,公司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现今的270人,产业园一期建成投用,二期也已封顶。
在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的博思软件研发楼内,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铆足干劲加快研发工作。
“滨海新城发展数字产业的定位,契合我们的需求。另外,当地政府在土地政策、证件代办等方面为企业创造良好条件,让我们决定在此发展。”博思人工智能相关负责人表示,博思软件正在滨海新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产业园分两期进行,建成投用后将陆续引进3000名到5000名高新技术人才,打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代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助推产业数字化升级。
产业蓄势聚能,正为滨海新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源泉。截至目前,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注册企业超800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构建产业发展新高地
“我们有基础、有能力对滨海新城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福州新区产业促进局(新兴产业局)副局长邹履传表示,滨海新城积累了厚实的产业基础,创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投资潜力。
接下来,滨海新城除了在数字经济产业方面持续发力外,还将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健康、文旅等产业,持续打造创新高地。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滨海新城将发挥全国最大锦纶民用丝、经编花边面料及化纤混纺纱生产基地的优势,推动纺织化纤产业升级,打造世界级功能性化纤新材料产业基地。
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将发挥国家东南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优势,加快构建医疗数据存储、数据研发应用、数据交易及产业基金齐全的医疗健康产业链条。(福州日报记者 余少林)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